腊月二十九祭祖的由来
在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即除夕前一天,人们称之为小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酒宴,亲友们互相拜访交流,称之为别岁。
腊月二十九可谓是整个年节中最忙碌的一天。除了准备年节期间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那就是“上坟请祖”。民间有句俗语说:“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自古以来,人对祖先的崇拜就根深蒂固。我们视事死如生为孝道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每逢重大节日,我们都会向祖先告祭,这不仅是对祖先的告慰,更是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在乡村的上坟祭拜祖先的时刻,更是年终岁尾最为庄重的一幕。长辈们会早早准备好祭拜的物品,如香蜡纸钱、鞭炮水果、肥腐干等。祭拜时,会按照坟墓主人辈分的高低顺序进行。我们先摆放祭拜供品,再点燃香蜡,接着焚烧纸钱,同时默念坟墓主人的名字,邀请他们来领取。在长辈的带领下,大人小孩排成一排,双手,行三跪九叩之礼。
整个祭拜过程需要在村内多个地点进行,才能拜祭完家中去世的每一位先辈。我们小孩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随意讲话,只能听长辈们默念保佑全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财源广进的祝福语。
腊月二十九还有“二十九,去打酒”的俗语。因为在那些年的乡下,人们买不起瓶装酒,所以逢年过节时,大家都会带着瓶子去副食品店买散酒。能够买到散装酒,也算是对大人们的一种口福。
随着过年的菜品准备妥当,酒也采购齐备,人们开始期盼除夕的到来。
【编者:杨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