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区可分为哪三类材料
环境是一位静默的导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中积极构建的。环境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探索、想象和创造的乐园。我们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将环境视为一种隐性的课程,让环境说话,发挥其教育、记录的功能。
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理念,是围绕主题活动内容,打造与之相符的主题墙和活动情境。强调环境的桥梁作用,让环境成为物化目标、物化内容的载体。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体现环境的教育性、互动性、参与性、过程性和艺术性。
具体如何实施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主题墙方面:
活动室墙面:结合主题七创设“生活中的交通”主墙,分为空中交通、陆上交通、水上交通三大板块,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图片或绘制图片,帮助幼儿了解交通知识。同时增设副墙“安全小常识”,便于幼儿随时互动学习。
走廊墙面:增设气温计,让幼儿自主查看记录。同时结合主题更换背景,增设评比栏,以表格形式呈现评比内容,更直观有效。
寝室墙面:设置“有用的地图”板块,提供各类地图供幼儿观察认识。
活动区方面:
语言区:分为阅读、听赏、操作讲述、图书制作与修补四个板块。增创“我们续编的故事”板块,鼓励孩子续编故事。同时增加操作材料,供幼儿复习和讲述故事。
科学区:分为观察探索、认知学习两个板块。提供天平模型等道具,巩固幼儿对平衡的认识。同时自制游戏盒、科学小实验材料,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
美工区:分为手工、绘画、欣赏三个版块。充分利用空间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进行艺术创作。
表演区:根据主题内容设置角色扮演游戏,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交流旅游经验,自主设计旅游路线和选择交通工具,自由表演。
建构区:分为桌面造型、大型建构、作品展示三个版块。设置“交通博览会”,展示各种交通工具,供幼儿观察学习。
生活区:设置开水桶、口杯指示标识,帮助幼儿观察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空中吊饰也应充分利用,用藤帘做活动室内各区域的标识,根据活动进程幼儿活动照片和作品,让环境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应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与幼儿互动,成为幼儿的隐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