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谈到冬天读诗,有一首诗如冬日里的暖阳,自然而然浮现在我们的心头,那便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它的韵味如同冬日的雪花,无论何时品味都能触动内心的琴弦。每当寒冬傍晚围炉温酒的时刻,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韵味与情感。
诗的题目名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简单交代了天气与事件。在诗人笔下,雪天的夜晚、芙蓉山的投宿,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却蕴藏了丰富的情感与深意。
首句“日暮苍山远”,勾勒出一幅苍茫的水墨画。雪天的日暮,色调惨白,给人一种清冷之感。对于风雪中奔走的游子来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苍山的遥远,不仅表现了地理的距离,更注入了焦急、孤苦的情绪。“苍山”即是芙蓉山,随着风雪越来越大,它似乎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整首诗在承接上非常用心,每一个细节都相互呼应。比如“柴门”紧承二句的“白屋贫”,并通过柴门开启的声响来印证“风雪夜归人”的猜想。而这一切,都只通过“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十个字来传达,令人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强大文字功底。
亲爱的诗友们,你们初读这首诗时有何感受?几年后的人生浮沉再读这首诗时,又有怎样的感触?希望你们留下宝贵的留言,一同分享你的感受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