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1克的东西


塑料制品在现代社会中无所不在,但其带来的微塑料问题逐渐引发人们的关注。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仅仅1克的磨损,便能产生超过650万颗微塑料。这些微塑料细小如盐粒,轻盈似尘埃,能够轻易突破的多重防线。在血管方面,它们可能会滞留,引发慢性炎症反应,使原本脆弱的脂质斑块更容易破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在术后患者中,体内存在微塑料颗粒的人群突发心、卒中或死亡的风险显著增高。

一旦脂质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就可能瞬间堵塞心脑血管,引发急性心血管疾病。在肠胃中,微塑料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浙江大学的研究表明,摄入微塑料的小鼠在肠道益生菌、体重和肝脏脂质代谢方面出现明显的异常。对人类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长期的腹胀、腹泻以及免疫力下降。更严重的是,部分微塑料能够吸附污染物,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带入体内。

清洁海绵不仅是微塑料的释放源,还是细菌的搬运工。在擦拭食物残渣后,海绵内部会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成为各种致病菌的滋生温床。许多人每天使用它清洁餐具,却未意识到其中的健康隐患。微塑料与细菌的“联合入侵”,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间越长的海绵,释放的微塑料颗粒越多。

为了应对微塑料带来的健康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厨房清洁方面,可以选用丝瓜络或木浆棉材质的洗碗工具来替代塑料海绵。这两种天然纤维材质的工具在清洗时不易掉屑,晾干后也不易滋生细菌。建议每周用沸水对清洁用具进行一次煮烫,以杀灭细菌。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微塑料的摄入。若担心自来水中含有微塑料,可以将其煮沸后静置再饮用。广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沸腾后的硬水中,大部分微纳塑料会沉淀在壶底。应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盛装滚烫的汤粥或高油脂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更换为更健康的材质。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应自带帆布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这样不仅能减少微塑料的产生,还能为环保出一份力。做好垃圾分类也是减少微塑料产生的重要环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饮料瓶、塑料袋等塑料制品若随意丢弃,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形成微塑料。应将这些塑料制品单独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中。

虽然微塑料微小,但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我们需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和摄入,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