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和游刃有余的区别
之前曾简要地介绍过扒谱的方法,但篇幅有限,未能详尽阐述。今日,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如何扒谱。
一、曲式分析。要聆听歌曲,了解它的曲式,即段落结构。歌曲通常由前奏、主歌、桥段、间奏、副歌和尾奏等部分组成,但不同曲式的段落划分会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基本结构后,你可以从任何一个段落开始扒歌。
二、把握节奏。歌曲的节奏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在扒谱时,要特别注意歌曲的节奏型,包括伴奏和旋律中的节奏。通常,歌曲在旋律变化时,节奏型也会有一个模式或模进的形态。例如刘欢的《我和你》这首歌,其主歌节奏就具有鲜明的特征。在扒谱时,要用手或脚配合歌曲的节奏打稳拍子,然后跟着唱旋律,熟悉后,用符号记录下节奏。这样,你能更明确地感受到旋律中的节奏划分,音高部分的扒谱也会变得更容易。
三、确定旋律与调性。扒旋律时,首先要找到主音的位置,确定调性。这主要依赖于平时练习音阶培养的听感。一个提示是,歌声结尾的音通常落在主音上,这个音的位置可以帮助你判断调性。大部分歌曲结束在1音上通常是大调歌曲,落在6音上则是小调歌曲。但这并不是唯一依据,因为很多歌曲并不完全遵循这一规则。确定了主音位置后,可以按此弹音阶,对比歌曲的音阶变化来判断调性。
四、和声编配。和声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段简单的旋律,配上不同的和声,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在确定了调性调式后,这首歌所需的和弦就大致出来了。例如1、是大三和弦,段落半终止和终止处常用5级属七和弦等。遇到和声编配复杂的部分,需要判断哪些和弦被替代,哪里加了过门和弦等。
在确定了歌曲大致使用的和弦后,要安排它们出现的位置。歌曲的开头常使用大和弦,结尾则常用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过渡。整曲中的小和弦常用来替代1、4、5级和弦。提前规划好后,开始关注歌曲中具体使用了哪些和弦,重点关注贝斯音,它通常决定了和弦的根音和类型。
要注意歌曲中转调的部分。转调时,除了调内的五级属七和弦,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属七和弦都可能是临时转调。因为新属七和弦后面的和弦音名就是转调后的调性。伴奏的节奏型、音色的选择、演奏动态等问题也是扒谱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学会扒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键在于平时的练习和积累。平时听的多了,熟悉的素材多了,扒歌时就能更快速地分辨出歌曲中的元素。既要多听多习惯用耳朵去分辨,也要加强平时的练习,这样才能在扒歌时做到游刃有余。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一起探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