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游戏的3a是什么意思


游戏界中的不同层级:从独立到3A,再到B级游戏

对于喜欢玩游戏的朋友们来说,“独立游戏”和“3A大作”这两个词汇应该并不陌生。它们代表了游戏界的两个极端,独立游戏以小规模制作、创意为主导,而3A大作则代表着庞大的制作规模与高昂的成本。

说到独立游戏的命名,它大多源于其由小型工作室或个人开发者打造,因此被称为独立游戏。而关于3A游戏,听起来似乎非常气派,但究竟什么是其中的三个A的意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实际上,3A这个词最初并非用于游戏产业,而是在债券领域,代表着最安全、稳赚不赔的承诺。到了1990年代,这个词汇逐渐被引入到游戏领域。关于这“三个A”的含义,有多种解读,如代表惊人的预算、时间、资源和金钱等。但实际上,3A作为一个整体词汇,拆分开来并没有实际意义。

早在3A进入游戏行业之前,体育赛事中就已使用3A来区分球队级别。其中,代表实力尚未得到验证的新球队,而3A则代表经验丰富的专业球队。我们也可以将3A游戏理解为由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打造的游戏。

公认的首款3A大作是史克威尔开发的《最终幻想7》。其开发预算在四千万到四千五百万美元之间,若算上广告营销费用,则预算会更高。以现在的金额计算,《最终幻想7》的开发经费高达一亿三千万至二亿三千万。例如,《最终幻想7:重制版》的预算也接近二亿美金。尽管这两款游戏的画面和CG效果差距巨大,但它们的实际开发经费却相差无几。

除了传统的3A游戏外,还衍生出了如3A+等游戏类别。这些游戏指的是除了本体之外还有额外收入的游戏,如DLC、内购、战斗通行证等。我们现在所玩的3A游戏,多数都属于3A+游戏。

由于3A游戏的开发成本极高,需要的人力也众多,不是所有厂商都能投资如此巨额的费用。2A游戏开始崭露头角。2A游戏的制作团队规模较小,不属于大厂,但背后会有大厂的支援。这些游戏更注重创意而非追求声光效果,售价也相对较低。最知名的例子便是《绝地求生》以及众多生存游戏。

而谈到3I游戏,它是独立游戏和3A游戏的混。这些游戏的开发商具备制作3A游戏的能力与经验,但由于资方介入可能导致创意受限,因此他们选择开发成本较低、但保留3A游戏的细致度和独立游戏的创意的游戏。知名的3I游戏有《先祖:人类奥德赛》和《地狱之刃:塞娜的献祭》等。

还有超越3A规模的游戏被称为4A游戏。但实际上,“顶尖”这个概念并不存在超越的概念。这只是厂商为了吸引眼球而玩的文字游戏。目前,微软、育碧等大厂已有号称4A的游戏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在 2018年成立的The Initiative专门打造4A游戏的团队目前公布的第一款作品是《完美黑暗》。然而目前在业界中并没有普遍使用这个概念仅仅是一个噱头而已用来吸引玩家的注意而已喜欢电影的玩家可能听说过B级片它指的是成本较低的电影而成本较低的游戏就是所谓的B级游戏了。那么游戏界中有没有所谓的B级游戏呢?答案是有的!B级游戏的规模接近2A游戏预算有限制作团队不大没有开发过真正意义上的大作的经验但他们的作品往往有瑕疵但粉丝众多这些瑕疵或许是玩法、操作性、人物动作等等瑕疵成为了他们的特色也使得这些游戏更具魅力而最著名的B级游戏莫过于《致命预感》了以上就是关于不同层级游戏的定义看完之后玩家们是否更加清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