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mm有多大图片
螺钉紧固工艺是广泛应用的紧固手段,其适用性广泛,不受材料限制。对于众多工程师而言,在面临紧固工艺选择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螺钉紧固。在进行与之相关的设计时,如确定螺钉孔的大小,却常常被人们轻易地忽视。这一环节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
关于螺钉孔的设计,一些看似简单的零部件,如只需一个螺钉进行紧固的情况,实则隐藏着不小的设计技巧。以M3螺钉为例,被问及的孔径大小选择,常见的误区在于简单地选择3.0mm、3.2mm或3.5mm。但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在组装时容易造成间隙不均匀,导致两个被紧固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差。正确的做法是将孔径设计为3mm,并增加定位特征。定位特征的实现可以通过局部增加肋或者设置定位孔与定位柱来实现。这些元件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以确准定位。
进一步来看,对于笔记本的LCD及其支架的螺钉孔设计,使用M2螺钉时,如果两个螺钉孔的外径均为2.2mm,这种设计是不恰当的。因为过大的孔径会导致LCD与支架组装后的相对位置精度低,出现外壳盖不到位、美工沟变大等外观问题。正确的设计应该包括一个基准孔和一个长圆孔。基准孔越小越好,对于M2螺丝,孔径应设计为2mm。长孔则需要考虑制造误差,设计为2x2.5mm或2x3mm的拉长孔。在锁紧时,应先锁紧第一颗螺钉,再锁紧第二颗螺钉,以确保定位精度并避免制造误差导致的问题。
当需要考虑增加螺钉进行补强时,其余孔的孔径设计应考虑制造误差,避免过定位问题。这些孔应设计为稍大的孔径,如2.3~2.5mm。而“定位”与“紧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设计时需先定位后紧固,保证二者的相对位置精度和避免制造误差造成的问题。
根据这一原则,当PCBA固定在机箱中时,使用M3螺钉的PCBA上的螺钉孔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在多层孔的设计中,每一层孔的孔径设计为均等大小并不总是正确的做法。由于制造和装配误差,可能会导致螺钉孔无法对齐。内层孔的孔径应设计得较大(如3.2~3.5mm以上),同时考虑增加定位特征来满足相对位置精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