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书快又能记住


若我们认同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读书的益处,那么我们便可以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吸收、运用书中的知识。带着作者的初衷和美学家的视角去阅读,深入挖掘文章或书籍的字词句段、结构和观点,然后给予理性评价。

一、巧妙引用与化用

“或许你在雪莱的西风中迷失,在惠特曼的叶子连忘返,但愿你的归宿是克里斯朵夫的激流勇进。”这个句子充满了文艺与巧思,富有美感,是否让你感到赞叹?这个句子其实巧妙地化用了雪莱的《西风颂》、惠特曼的《草叶集》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中的元素,表达出一种情感与态度。实际上,这种化用源自于余光中先生的《文章与前额并高》一文中的片段。

“内心的他已成我的精神偶像,岁月为伤感埋下伏笔,待到人事已非之时,那如飞机般的轰鸣声,此刻才在我心中激起深深的悲伤。”这段文字精彩地描绘了科比的离去所带来的伤痛。起初并非科比的粉丝,但在了解他的生平后,才真正懂得那声轰鸣所带来的悲痛。这实际上是对简媜女士《相忘于江湖》中的句式进行的化用。

二、直接引用与运用

余秋雨先生在《唐诗几男子》中使用的“长空伟翼”和“九天骄影”这两个词,赞美了李白和杜甫的才华。这两个词虽非成语字典中的常用词,但却能够精准地表达强烈的感觉。在未来,当我们想要形容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时,可以直接使用这样的词汇。

当你想表达不满但又不想说粗话时,不妨在朋友圈引用蒲松龄《狼》中的名句:“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增加笑料罢了。”;而当你身边出现那些只有资历而无真才实学,却爱装模作样的人时,可以用《曾国藩家书》中的语句来批评:“厌恶他们的行为既不黑暗也不光明,不痛不痒,假装浑厚而实则虚伪……”这样的直接引用与运用需要建立在所读书籍的高质量与精彩性之上,才能实现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的效果。

三、文章结构

万维钢老师提倡的阅读方法非常实用:清晰地展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带走书中的所有亮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并发现这本书与其他书籍的联系。而个人更倾向于古人的阅读思路——“八面受敌读书法”以及“读写一体”的心法。以阅读《白石老人自述》并撰写《齐白石:湘潭木匠,国际大师》一文为例,来说明如何运用这种方法。

先解释“八面受敌读书法”:苏东坡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也就是说,书海无边,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读书时应有明确的目标。例如在阅读《白石老人自述》时,只专注于探讨齐白石的学艺之路及成才经历,对于他晚年的生活琐事则不作过多关注。读完之后,如果能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对内容的记忆将会更加深刻。如果表达得更加精妙别致,甚至超过原作者的水平,那么这种收获便真正地融入了自己的语言体系中。

读完一本书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能够加深记忆,还能在表达中发现自己对书籍的独特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