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小学生学普通话


新闻快讯

记者 史一方

通讯员 褚瑶

滨董事长戚金兴的七年期许已成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他七年前所倡导的理念,如今已得到实现。

在2017年,滨慷慨解囊,投资三千万元于四川凉山彝族州,兴建了二十五所村级幼儿园,帮助彝族儿童在学前阶段就能流利地掌握普通话。

据记者近期的探访发现,即便是幼儿园的小班学生,也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沟通。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孩子们与江浙地区的孩子们一样,喜欢唱陈奕迅的《孤勇者》。

幼儿园里学语正音

小学阶段同台竞技

在冕宁县扯羊村幼儿园,记者目睹了新旧交替的巨大变化。新校舍两层楼高,明亮整洁,配备了先进的幼儿游乐设施。而过去的模样则是一排破败阴暗的平房,与新校舍形成鲜明对比。

幼儿园教师介绍说,过去幼儿园只能借用老村委会的房子进行教学,大中小班的学生都在同一空间内上课,教室连转身都困难。

如今,每个幼儿园都分设了大中小三个教学班,共有多名彝族幼儿在此学习。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备齐全,甚至还有机器人的多媒体教具。学生们中午还能在教室内好好休息。

在教室的墙壁上,醒目地贴着标语:“我是娃,爱说普通话。”

记者观察到,这些小朋友们都以普通话交流,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说得很流利。

在喜德县吴哈村幼儿园,彝族孩子们唱着《孤勇者》,毫无羞涩地与记者交流他们的姓名、年龄和兴趣爱好。

凉山州教育会理事长杜凉山表示:“七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那时许多彝族孩子不会说普通话,因为语言障碍,他们胆小怕生。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学会了普通话的他们变得自信、大方。”

在学前阶段就能流利说普通话的孩子,到了小学阶段上课就没有了语言障碍。“过去有些彝族孩子在学前阶段不学普通话,导致上小学时因听不懂老师讲课而变得自卑,甚至选择逃避上课。”杜凉山说,滨在大凉山捐建幼儿园,帮助彝族孩子学习普通话,到了小学阶段,他们就能与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千万元筑梦二十五个幼儿园

再捐五百万元教育

除了投入三千万元建设二十五所村级幼儿园外,滨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又捐助了五百万元用于设立滨凉山专项教育,助力当地教育发展。

今年6月26日,第一届滨凉山教育慈善颁奖仪式举行。部分资金用于为师生们制作崭新的校服,另一部分则用于奖励优秀教师。

这些优秀的教师肩负着彝族孩子们的未来。她们的精心教导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普通话,还培养了他们的才艺,如跳彝族舞蹈、画画和手工制作等。

据了解,这些教师的收入并不高。滨凉山专项教育颁发的奖金对部分教师来说相当于多出了两个月的收入。

一位获奖教师表示:“我从事凉山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已有八年时间。非常感谢滨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教学环境。这笔奖金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她还提到自己用奖金为孩子们买了礼物,他们非常开心。

这是滨用助学助教的第一年,此后每年都将持续这一举措。该教育成为了连接滨与凉山孩子们情感的纽带,这份情谊将不断传承下去并结出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