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是哪个地方的


关于龙南县的故事

龙南县,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还显得陌生,但它在江西赣州的位置却是不可忽视的。这座县城位于赣州的最南端,自953年建县以来,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客家文化尤为突出,其中尤以围屋最为引人注目。

龙南县内,散落着370多座各具特色的围屋,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其中,关西镇的围屋更是名声在外。关西镇距离龙南县城约22公里,这里的历史围屋如关西新围、田心围、西昌围、福和围等,都展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工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西围屋群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为了龙南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众多的围屋中,“关西新围”是最为耀眼的一座。这座围屋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历经了220多年的风雨。它占地11亩,建筑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可谓是庞然大物。由当地的名绅徐名钧所建,为与老围屋区别,故名“新围”。

关西新围的整体形态呈长方形,其平面如同国字一般。其长度约为95米,宽度为83米,采用的是三层高的土木结构。第二层的外墙厚达50厘米,而第三层则是用35厘米的青砖砌成。每层都设有火炮眼,显示出其出色的防御功能。至今,它依然坚不可摧,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徐名钧是这座围屋的主人,他因木材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后,又开设了当铺和铺,资产丰厚。为了方便家中众多子女的居住,他决定建造这座规模宏大的围屋。如今,这里已成为4旅游景区,吸引着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

走进关西新围内部,你会发现这里的墙壁特别高深。据传围墙的高度达到9米,厚度约有2米。在四个角落还设有瞭望台和炮楼,为防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里的住房分工明确,包括住宅、祠堂、书院等。在和平时期,这里是客家人生活的场所;而一旦战乱来临,这里则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城堡,保护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虽然关西新围已成为旅游景区并需要购买门票,但这里依然居住着许多人家,生活气息浓厚。他们向游客展示了客家人当年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那么,你是否曾听说过或亲自去过江西赣州龙南县的关西镇的“关西新围”呢?对于这座方形的客家围屋你有什么样的印象呢?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愿意来这里游玩参观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