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果的10个简单做法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佳节。苏州,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之一,这个浪漫的节日里,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呢?据扬子和紫牛新闻的记者实地探访,苏州的七夕习俗真是丰富多彩,有吃巧果、染指甲、祈求心灵手巧、种植生花、送健绳等。

在8月12日这一天,让我们一同来到苏州姑苏区的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体验老苏州的七夕习俗。

自制“巧果”甜蜜满心,凤仙花染红指甲

七夕时节,品尝时令美食“巧果”是苏州人历来的习惯。巧果并非水果,而是用面粉或米粉制作成的油炸小吃,民间称之为“苎结”。吃巧果,寓意着希望食用者心灵手巧,生活甜美。在家中,居民上官星星用馄饨皮油炸成小点心,撒上芝麻,再放些白糖,一口咬下,酥脆甜美,“在这个七夕佳节,愿你心中充满甜蜜。”在苏州还有吃兰花豆(即老蚕豆)的习俗,各家各户都会分享蚕豆,称之为“咬鬼头”,寓意驱邪。

七夕节又被称为“女儿节”,妇女们会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美貌。染红指甲的习俗便应运而生。传说中,如果用的凤仙花染的红指甲能保持到春节都不褪色,给老年人看,还可以使他们的眼睛不花。凤仙花是一种极易种植的花卉,有红、白两色,初夏至深秋开放。这种小花虽然不起眼,但却深受历朝历代年轻女子的喜爱。用凤仙花捣碎后加上明矾和水做成的涂料染指甲,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投掷巧针试影子,寓含聪慧之谜

传说在七夕这天,妇女们都要进行针线活动,谁穿针引线多,就代表谁更聪明。而浮针则是一种有趣的习俗,需要在七夕前一天晚上混合沸水和冷水放置在中庭,等到第二天日出后晾晒至水面生成一层薄膜,再放一枚小针在水面上。这时针的倒影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动物或花草等,被视为预示着人的智慧。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的话,就被认为会变笨。“今天我也来投一枚巧针,看看我的影子会呈现出怎样的形状。”居民吴晴笑着说道。

居民孜孜还会用红丝绳将种植的绿豆苗扎成一束,称为“种生”。这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之一,也与生育有关。

喜鹊搭桥靠健绳,江南独有风俗

在江南地区有“七月七、送健绳”的独特风俗。传说喜鹊因为要为牛郎织女搭桥而急需大量绳子。由于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知道民间有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的习俗(称为“健绳”),于是就发动人们献出绳子。于是大家约定在七月初六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们衔去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