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观后感作文400字


包志茹(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二小学教师)在《教师报》中分享了钱梦龙先生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思考。钱先生在其所著的《语文导读法探索》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智力与研究问的艺术息息相关。学生要产生思维火花,就需要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在钱先生的《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高超的提问艺术。

目标导向的提问

课堂目标是否达成,是衡量一堂课效果的关键因素。过去的教学往往因目标模糊而难以评估。在钱先生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直达文本核心。其特点主要在于:一是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精简提炼,二是在"文"与"言"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那么,钱先生是如何通过提问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呢?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他提问了一连串与文本细节、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指向清晰,且非常精简。通过这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四两拨千斤的问题,他让学生直接关联了教学目标的关键词,并且有效地融合了"文"与"言"的教学内容。"文"与"言"的关系处理问题,也是语文界的一大难题,但在钱先生的课堂中却得以巧妙解决。

思维发展的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钱先生深知此道,因此在教学中他特别注重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讲读过程中,他以提问和指点代替传统的讲读方式,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带动语言的学习。这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逐渐发展了思维,又在发展思维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文本价值的挖掘

对于经典文本的价值挖掘,钱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并不采取空谈教育意义或忽视文本整体价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了解"寓言"这一体裁的特点后,他提出了一个思辨性极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愚公是否笨?"这个问题既是对文本价值的深入挖掘,又是在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的讨论。这样的提问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地挖掘了文本的教育价值。

通过对钱先生的教学实录的探讨和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深厚的语文功底。他通过巧妙的提问和精准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了思维、提升了能力、并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