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帮扶记录内容与措施
近期,中学生的抑郁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有向小学生蔓延的趋势。由于抑郁症状的复杂性,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往往心理脆弱、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自伤行为,班一旦发现班上有此类学生,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紧张和担忧。
为了规避责任和减少麻烦,部分班在面对班级中的抑郁症或心理异常学生时,会选择让学生回家休养。这种方式既不科学,也不符合教育法规的精神。教育工作者应当基于充分保障学生受教育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确保他们的安全。
那么,班应如何开展针对抑郁症学生的具体工作呢?下面从班的角度出发,强调几个关键方面。
一、学习相关知识
班首先要通过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心理健康教材、网络百科等渠道,学习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包括抑郁症的定义、发现方法、帮扶教育策略、应急处置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
二、全面摸排筛查
每学期开学时,学校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和抑郁症筛查。班要认真并掌握班级学生的筛查情况,同时还要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建立学生帮扶
一旦发现班级中有抑郁症学生,班应立即建立帮扶,中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外,还应特别记录学生的监护人信息和特殊社会关系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帮扶和应急处置。
四、构建包保帮扶体系
由于抑郁症的帮扶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单靠班一人无法完成。需要建立包保帮扶体系,借助年级领导、科任老师、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家长等力量,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五、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抑郁原因和表现都不尽相同,班和包保帮扶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不能一概而论。
六、实施闭环管理
为了确保抑郁症学生的安全,班需要实施闭环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置措施。对于超出学校能力范围的情况,应及时联系家长接回学生并送往医院治疗。
七、开展主题活动
通过开展交流谈心的集体活动以及鼓励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彼此,帮助抑郁症学生走出心理阴霾。
八、尊重学生隐私
班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人格,对于抑郁症学生的相关信息要严格保密,不能有任何行为。除了包保帮扶人和监护人外,不能将学生的信息给其他任何人。
九、保持平和心态
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用正常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按学校相关要求做好帮扶教育工作。不要过分渲染紧张气氛或忽视存在的问题。
面对班级中的抑郁症学生,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帮扶和教育工作。只有齐心协力、实事求是、迎难而上才能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