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后感50字
最近偶然间重拾了鲁迅先生的作品集,触发了深深的回忆。记得当年读书时,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课文便是描绘的穿长衫的落魄书生。那时候的我只看到了他的贫穷、迂腐、无奈,以及那搞笑般的死要面子活受的形象。而如今人到中年,再次阅读,心中却满是沉甸甸的思考和叹息。
当今社会,孔乙己的形象似乎并未远去。他是一类无法融入底层劳动的,又挤不进上流社会的可怜人。孔乙己的社会缩影,让人感到满目疮痍。在我们求学的岁月里,每个班级总有那么一类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温不火,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他们就像班级成绩的分水岭,一方面,他们比一部分同学稍差一些;他们又比另一部分同学稍好一些。他们就像那三蹦子一样,比汽车少个,比自行车又多个,显得格外尴尬。孔乙己正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存在。
那些成绩稍好的同学不愿与他们为伍,而他们却自视清高,不愿与成绩更差的同学为伍。久而久之,孔乙己活成了一个自负又自卑的人。他们穿着长衫装着斯文,与人争辩时又会面红耳赤。他们可能会欠些酒账,但一旦有钱就会立即偿还。他们总想在表面上与底层有所区别。
孔乙己是一个特别孤独的人,每当有人问起,他们总会敞开心扉,一有机会就卖弄自己的学问。这其实是孤独的体现。我们是否也曾在同学面前说过类似的话?“你可知道回字有几种写法吗?”如今回想起来,我们是否也曾经是这类人中的一员?我们曾经在求学的路上苦苦挣扎,文不成、武不就,甚至在游戏中也不如他人。我们想要调皮却缺乏勇气,从未早恋过、从不旷课。老师的几句数落让我们脸红好几天,不敢迟到早退。这些年我们过得中规中矩,毫无波澜。
大学毕业后,我们混得一张,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然而现实却一点点地击碎了我们的梦想。算了,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吧。我们每九晚五地工作,似乎也不错。到了年纪,我们娶妻生子,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然后我们开始抱怨别人混得如鱼得水,羡慕别人前呼后拥。看看自己身后总是空无一人。我们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责怪老天有眼无珠。我们有时踌躇满志,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混吃等死。
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那些好的差的同学都过得似乎比自己好。从他们的朋友圈里看到同学聚会的场景我们才明白原来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唯一因素。我们的抱负无人能懂,壮志难酬最终憋死在我们心里。这让我们想起了最后消失在鲁镇的孔乙己一样的命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时代在变、科技在变、文化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人心和这千年如故的社会关系。我想表达的不只是这类人的可悲和无奈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勇敢地走出陈规陋习不要把自己活成一个螺丝钉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勇于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偶尔尝试一些别样的生验找到内心真正想要走的那条路。
在这个庚子年的八月卅日我写下这些文字希望能给那些还在迷茫中的人们带来一丝启示和勇气。如同石桥上的刻痕虽然时间会冲刷一切但那些刻痕却是永恒的见证和提醒我们勇于追求内心真正的自我不要被外界的眼光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