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宣部是干什么的
“创意无限界”工作室是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创意孵化平台,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新理念与严谨细密的生产流程在此碰撞,产生了独特的“创意火花”。学生们自豪地说:“我们有无限创意,也有无限梦想……”
以少年湖为灵感来源的特制徽章、以校园内独特的羊驼和橘猫为模型的书签、集合学校地标性景点的“校园美景”胶带……难以想象这些兼具创意和审美的文创产品竟出自一群十几岁的中学生之手。他们就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创意无限界”工作室。校长陆云泉对此评价道:“这个工作室是学校的一大特色社团,学生以自己的审美视角制作真实的文创产品,并推广、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学生参与文创的尝试既是对美育的实践,也是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
“创意无限界”工作室的创立源于学校对校庆75周年纪念品的需求。在学校的70周年校庆时,人文实验班设计并销售了一套“四季风景团扇”,这成为了学校的首款文创产品。五年后,学校希望已经毕业的设计者再次为学校设计产品,但这次他们转化了角色,成为了者,发起了“无限创意大赛”。该大赛旨在结合校园文化与学生的创新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对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进行新的解读。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进行产品设计,还参与广告设计、新媒体应用、商业宣传等多个环节。2020年,首届文创大赛结束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创意无限界”工作室应运而生。该工作室以“校园、文化、创意、科技”为宗旨,鼓励学生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设计并制作既有底蕴又不失时尚的文创产品。
在运营模式上,工作室也做出了独特的差异化设计。他们致力于培育校园文创社区,推广校园文化创意,同时挖掘和培育校园设计师,建立优秀设计作品的版权管理体系。通过对设计进行孵化运营和衍生开发,最终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的产品覆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校园文创闭环链。
在“创意无限界”工作室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明确。发起人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了包括设计部、联络部、文宣部、市场部、技术部等在内的架构。各部门的细致分工逐步形成了毕业校友与在校教师、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深度社会化的学习场景和体验空间。
像高一的白晓薇从参与文创大赛和产品宣发的宣传稿写作开始,一步步锻炼了写作和策划的能力;薛懿然从零开始学习公众号运营,现在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技术部的林语瑭则从对技术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够高质量地呈现文创产品的设计模型和活动亮点。
在首届“无限创意大赛”中,学生们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技术水平。比如熊远猇负责大赛的协调工作,从推动日程安排到通知发布都做到了尽职尽责;在服装设计指导中,教师会要求学生精确到染料编号并使用专业术语描述服装板型,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创设计的各个环节。
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和答辩环节后,评委们来自各个领域,如香港大学的教授、美术学院的博士、华为的设计师以及学校的美术教师等。这种高水平的评审团队让学生们感到亲切而鼓舞。例如张乐云设计的“同忆·一零一珐琅徽章”,其设计理念深深打动了评审们,展现了他对学校的热爱和眷恋。
学生作品不仅仅是美观和新颖,更多的是传达了他们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王祎瑞和李佳轩设计的汉服作品就是从学校特色元素中提取灵感设计的。虽然他们的作品在初阶阶段就已受到喜爱,但专家也指出了他们作品中的不足——过于写实而缺乏抽象美所带来的设计感。这也为学生们指明了提升的方向。
随着文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创意无限界”工作室的作品已经投入生产并销售。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宣传和销售产品,提前体验了基础的商业运营模式。如“101鼠来宝”新年大礼包的设计、推广和销售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创作成果并提高了他们的行动力和策划能力。
第二届文创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学生们带来的新作品已经考虑了产品工业化生产所涉及的各种细节并予以量化。定点帮扶学校的同学也带来了他们精心制作的文创产品作为交流,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线下教学的恢复也让“文创嘉年华”如期举行。学生们制订宣传方案、进行校内外路演、展览并运用新媒体平台提高产品知名度,这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