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专心的四字词语


废寝忘食

字面意思:无法顾及睡眠和饮食。

深层含义:表达了对某事极度专注或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以至于忽略基本的生活需求。这种用法强调了忘我的奋斗精神和执着追求的态度。

情感色彩:该词在褒义上常用于赞美一个人勤奋刻苦的态度,但同时也隐含了对健康透支的潜在警示。

典故出处:

1. 《列子·天瑞》中记载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其中描述了因过度焦虑而废寝食的人,原典含贬义,但后过语义转化,被用来形容专注或投入的状态。

2. 在《后汉书·韦彪传》中,韦彪被描述为“好学不倦,废寝忘食”,这是首次以褒义的方式描述了专注治学的态度,为现代使用奠定了基调。

3. 在《颜氏家训·勉学》中,提到了古人勤学的例子,如握锥投斧、照雪聚萤等,最终成为硕儒。这些例子都表明了废寝忘食的效果,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意不要过度自损。

词义演变:

原始意义上,“废寝忘食”带有中性偏贬的含义,指的是因过度忧虑或偏执行为导致的生活紊乱。在现代使用中,该词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在科研、创作、创业等领域的专注精神,如“科学家废寝忘食攻关技术”等。人们也会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要平衡工作与健康的关系,如“别为加班废寝忘食,身体是的本钱”。

结构分析:

“废寝忘食”是一个联合式成语,由“废寝”(放弃睡眠)和“忘食”(忘记饮食)两个动宾结构组成。这种结构通过并列行为来强化“全情投入”的程度,但同时也隐含了“身心超负荷”的双重代价。

例句与语境:

1. 在学术或科研领域,居里夫妇在实验室中废寝忘食地工作,最终发现了镭元素。

2. 在文学创作中,曹雪芹著《红楼梦》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3. 在职场奋斗中,初创团队为了产品上线废寝忘食地连续奋战了三个月。

4. 企业鼓吹“废寝忘食”文化实际上是变相鼓励无效内卷,需要注意反思滥用。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持续努力或付出的含义,但程度和侧重点略有不同。反义词则包括饱食终日、心不在焉、养尊处优等,这些词语则表达了无所事事、敷衍了事或安逸享受的含义。

易错点:

人们在书写时容易将“废寝忘食”误写为“费寝忘食”或“废寝忘时”,需要注意区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不要将其用于描述短期行为,而应该关联到“长期/高强度投入”的场景,如敦煌莫高窟的修复师们为保护壁画而废寝忘食的工作。

文化联想:

“废寝忘食”与儒家勤学观紧密相连,与其他典故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共同构建了苦学成才的价值观。与西方的工作狂不同,“废寝忘食”在中文文化中仍保留了更多褒义,反映了文化对奋斗的不同态度。在互联网时代,“996”工作制引发的争议也与“废寝忘食”的概念相关联。

相关成语:

除了“废寝忘食”,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成语如通宵达旦、全神贯注、鞠躬尽瘁等。这些成语在描述专注力或投入程度时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健康警示(延伸):

长期废寝忘食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衰弱等生理问题。脑科学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会降低判断力和创造力,因此需要注意平衡工作与健康的关系。

庄子智慧的当代呼应:

庄子曾说过“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竭”,这句话告诫人们过度消耗身心终将适得其反。在当代社会中,“可持续的专注”方为智慧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