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播员简短50字


许振宁

我在前往省图书馆的途中,深深被那里浓郁的阅读氛围所吸引。到达图书馆后,我选择了借阅期刊与图书,深受其中之乐趣,并在图书馆一角产生了一股想要创作的冲动。于是,我写下了《图书馆一瞥》这首小诗:“书架间堆积如山/知识的盛宴在此展开/求知者带着渴望的眼神/品味着梦想的滋味/期待着新的启程/心灵在此得以满足/宁静的空气中/花香与思绪共舞”。

我曾对文化有所献力,向鲁图捐赠了早期的红色文物“银粮券”。虽然未能成功捐赠,但后来我将其转赠至济南市馆,并得到了表彰。这也让我与“大众讲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从2006年开始,我几乎每次都是忠实的听众。除了单位加班和身体不适,大部分的我都能到场参与,有时甚至会为了一些而推掉其他的事情。每次听讲,我都受益匪浅,互动环节中总能积极提问、交流。

记得2013年,我在“大众讲坛”七周年庆祝会上代表听众发表了讲话。关于我是如何成为这位幸运的听众代表的,或许与我的积极参与和深入讨论有关吧。我总是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新一期的开始,每次听讲都会认真地做笔记,并在课下积极与专家进行思想交流。

对于每一次的,我都会提前进行预习工作,查阅相关资料。我的提问经常具有深度和厚度,有时会得到专家的赞赏。其中有一次在听山东大学一位教授的时,我引用了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来阐述节日民俗的重要性。我的观点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赞扬,并在后续的报纸上发表了相关文章。

多年来参与讲坛的经历让我深感精神上的满足和丰富。我认为真正的幸福小康是精神上的富足和升华,“大众讲坛”正是我期待的精神“佳肴”。这里不仅有传统文化和学术研究,还有家庭教育、养生保健等多元化的内容。这里的学习氛围浓厚,观点碰撞但话语总是充满温馨和包容。

我还与一些嘉宾建立了联系和友谊。例如当年山东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在讲演后赠我一本《历史评论》并签名留念。我也收藏了“大众讲坛”的卡片,尤其是那些嘉宾个性鲜明的签名卡片更是我的珍藏品。每一张签名卡片都如同作者签名的著作一样珍贵。

有一次年末后发放礼品时,我还主动将一份礼品赠给了一位没有得到礼品的听众,这避免了可能的不愉快事件的发生。这一善举也得到了主办方的赞赏和感谢。

回首过往,愿以“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我对“大众讲坛”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每一位专家的都如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般的丰富多彩;希望“大众讲坛”能够持续创造出像蓝色那样纯净而又深刻的百年品牌价值。

做一个幸福的人并不难,到省图去听一次吧!或许你会在其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本文作者为文化收藏家、省图书馆忠实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