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坝中学的励志诗句


从陇山之东缘发源的河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明。

茹河,其源头位于六盘山脉的陇山之东侧,具体在泾源县大湾乡境内。这条河流流经彭阳、镇原两县,总长达到171公里。先融入蒲河,再与泾渭汇合,最终注入黄河的怀抱。

在茹河下游的川地,包括了郭原乡、武沟乡、开边镇、临泾镇、城关镇、屯字镇以及太平镇等地。

位于彭阳以西的茹河源头区域,汇聚了泾源、姚河塬、秦长城等多处历史遗迹。姚河塬已被证实为西周封国都邑遗址。彭阳与镇原两地,自古以来同属北地、安定、原州、固原州等地的辖地,因此茹河上游的彭阳县常被提及。

若以敦煌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巨擘,临洮为路口的话,那么陇山关(又称汉萧关)则是进入关中的西北门户,是秦汉时期联通长安与西域的战略要地。80年代,在茹河上游的彭阳地区发掘出大量的玉器,其中包括玉斧、玉琮和玉璜等器物,这表明5000多年前,从西吉方向东南而来的先民穿越陇山,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灿烂的早期文明。

《史记》中记载了“湫渊,祠朝那”的情节,唐代诗人亦有“朝发渭城暮朝那”的诗句。朝那之地便位于茹河北岸,距离彭阳县城仅15公里的古城镇上。这里是秦汉朝那县的治所,萧关道贯穿其上。自汉朝以来,萧关道从固原延伸至古城,经红(洪)河至泾河(彬州),最终抵达咸阳。古城至姚河塬的道路更为便捷和平缓,使得萧关道逐渐向东南延伸。通往镇原县城的川道成为萧关道的主要路线之一。在这一地带还发现了与仰韶文化相似的“常山下层文化”。

与渭河发源地的“鸟鼠山”相似,泾河发源地的陇山东麓是古代东夷人迁徙、秦后历代黄河中下游及江南人迁徙的重要标志地之一。周朝灭商后,曾将商的遗民及东夷旧部迁至泾水上游。这可能是茹河流域多雷祖崇拜及地方存在古燕、赵、楚民俗的原因之一。

在茹河北岸的城阳乡,这里北依长城塬,南临茹河,距离镇原开边镇约20公里。乡里的古城是宋代的军寨遗址。长城塬上与镇原接壤的孟庄村还保留着战国秦长城遗址和孟姜女的传说。

自西汉通西域后,中原王朝通过丝绸之路将汉文化及中原官话传播至千里之外。西北书法之乡如三原、镇原等地的分布,正是明代陕甘大移民的路线及其文化折射现象。而茹河更是众多姓氏如轩辕氏、皇甫氏、等的故乡河流,历史上这些人多迁往中原及更东南的地方。

当茹河离开彭阳进入镇原的武沟、开边镇时,沿途可见鸡头山、开边古城等历史遗迹。当地人刘信在《五律·金城堡》中描绘了金城堡的美景与文化底蕴。茹河流域人文荟萃,像刘之蔼这样的名人、文化人数不胜数。尽管镇原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乱,许多资料遗失,但依然能见到许多不见于记载的人物和家族,如城关镇的张凯和贾家堡一门等。

在茹河北塬边石羊村,还可以看到清赐进士张永福的故居、造型独特的小庙以及珍贵的文冠木和柳树等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