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什么寻什么四字成语
【成语介绍】 精确施策
【成语拼音】 jīng què shī cè
【成语释义】 本意是医生针对患者的病情施以合适的物,后比喻针对问题所在,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
【成语出处】
在古代医书《三国志·魏志·华陀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府吏倪寻和李延都患有头痛身热的病症,但华陀诊断后,认为倪寻需要泻,而李延则需要发汗。有人对此感到疑惑,华陀解释说倪寻的病在外表,而李延的病在内里,因此治疗方法也不同。他们分别服后,第二天便都痊愈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了“精确施策”这个成语。
【成语用法】 褒义词,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和状语。
【近义词】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反义词】盲目施策、一刀切、措施不当
【图片示例】(略)
【成语寓意解读】
这个成语寓意着解决问题需要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就如同种花木一样,需要认识花木的特性,区别对待,给予不同的施肥和浇水。教育学生也是如此,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我们具备“精确施策”的智慧和勇气。
【实例运用】
1. “只有找准问题所在,才能精确施策,事半功倍。”——这是现代管理者常常提到的理念。
2. 杨大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精确地开出治疗方案,从而有效地治愈了许多患者。
3. 在项目管理中,根据不同的问题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成语辨析】
“精确施策”与“有的放矢”都强调针对性和目的性。但“精确施策”更侧重于针对不同的问题或情况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而“有的放矢”则更侧重于行动或言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在使用时要注意,“对症”的“症”不能被误写为“证”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