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律动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教案编撰指南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中,精心设计教案是至关重要的。教案如同行动的罗盘或演出的剧本,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无论教案的繁简,其核心的教学目标都应清晰明确。在此,我们分享一个针对中班的简单实用教案,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 初步培养幼儿的默唱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乐曲的节奏。

2. 通过律动游戏,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教学准备:

准备铃鼓、图谱等教学工具。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活动室

以给“国王的礼物”送上的形式,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扛、背、抱”等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肢体律动热身

教师引导幼儿模拟睡眠状态,然后逐渐唤醒肢体,通过问答形式与幼儿互动。例如:“小身体,小身体,睡醒了没?”(回应涉及小眼睛、小手、小脚等部位)。

三、音乐律动体验

1. 初次全曲欣赏:只播放音乐,教师不进行动作示范,但可轻声唱出歌词。

2. 观察与发现:引导幼儿注意听音乐中小精灵哪些部位在动,并随后展示图谱。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跟随图谱学唱相关部分。

3. 随音乐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尝试跟随音乐进行律动。

四、歌唱与默唱练习

在接下来的音乐中,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听哪些部分没有声音,并尝试进行默唱。使用图谱分段教学,让幼儿在教师的清唱中找出无声部分,并尝试用休止符遮住进行默唱练习。同样方法应用于曲中的其他几段。

五、创编动作并歌唱

除了已展示的动作和图谱外,教师鼓励幼儿创想其他可以活动的身体部位,并尝试画出图谱、学唱并配以音乐。

六、乐器伴奏实践

1. 铃鼓的动感体验:教师指导幼儿用铃鼓以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如放在头上、肩上、屁股上等不同部位随音乐摇动。可按照教师的步伐提示,让幼儿敲出相应的节奏。

2. 为音乐增添色彩:在语词部分,幼儿可轻拨铃片以增添音乐的色彩;在休止符部分则拍打鼓面为音乐伴奏。

七、音乐中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感觉自然地走出活动室。

如果你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感兴趣并希望深入了解,不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小马音乐教室”,与更多的教师和学习者共同交流学习!

本文所分享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