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署吃什么风俗食物
来源:新闻网
新闻网客户端北京7月6日电(记者 )"小暑大暑,蒸煮正酣。"小暑作为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虽然并非一年中最热的时刻,但已能感受到高威力在许多地方蔓延。
小暑这个节气,是温度变化的标志。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一方面,人们讲究"食新",即尝试新收获的食材;有些人会选择在晴朗的天气里晾晒衣物、书籍等物品。
关于小暑的起源,按照传统算法,它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和未月的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通常在每年的公历7月6日至8日之间交节。
历史资料显示,"小暑"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时节的临近。当日,扬州瘦西湖景区的荷花盛开,展现出夏天的热烈与生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六月节……暑,即热也,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现时热气尚小。"
尽管小暑不是最炎热的时期,但紧接着就是大暑。民间常说"小暑大暑,蒸煮难分",这表明两个节气都带来极高的温度。民俗学者解释道:"节气是一种时间概念,小暑虽然不是节日,但习俗并不复杂,天气也从此开始变得闷热。"
在小暑前后,农业生产主要关注田间管理,并需特别防范旱、涝、风灾等自然灾害。"小暑一声雷,倒转作黄梅",这表明了农民对天气的关注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那么,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呢?
在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设备如空调和冰箱,但人们有一些独特的方法。例如,大户人家会提前存储冰块,夏天取出来使用。商家还会将杨梅、桃子等时令水果切碎放在冰里,制作成冷饮,类似于现在的"冰粥"。
趁着小暑前后的晴天和高温,人们会抓紧时间晾晒书籍和长久未穿的衣物,这样既能去除霉味,又能防止书籍受潮生虫。爱美的女性还会选择购买茉莉花,将其别在发髻上,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关于饮食习俗,考虑到炎热的天气,人们在夏天通常会选择清淡的食物。例如,某些地方有小暑吃藕的习惯,因为藕具有清热养血的功效。"食新"的习俗也很流行,即在小暑后尝试新收获的稻米和其他食材。
上海的庄行伏羊节就在小暑当天举行开锅仪式和羊肉美食展示。"鸭汤、冬瓜汤等性凉的食物适合夏天食用",说。"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叶、薏米等材料制作的消暑汤或粥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在北方的小暑和大暑期间,人们会选择喝羊汤来滋补身体。有一种说法认为,"羊"与"阳"谐音,夏季新陈代谢快,阳气流失多,喝羊汤可以补充阳气。
小暑虽不是最热的时期,但已能感受到夏日的热情与活力。人们通过各样的习俗和食物来应对这一时期的炎热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