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语文课文原文
二、以心换心,深入理解
知己知彼,以心换心。相知如宾饮美酒,吟诗唯有会心人。四海为家交满客,几人能得懂心人。初见如同初相识,至老无悔付真心。
知己知彼,以心换心,这两个词组相辅相成,将两者结合,意境趋于完美。
以心换心,意味着设身处地地思考他人的感受,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理解、感受他人的内心世界。这不仅仅是对他人的理解,更是对自己的要求。
仅有这样的理解并不足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厌恶,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也不尽相同。正所谓“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若仅以以心换心为准则,可能会因误解或偏差而办错事。这时,知己知彼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对他人性格、习惯的了解,更是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深度把握。
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这里的“施”意为“,强加”。即自己不愿意被、强加的,也不应施加给他人。若自己不喜欢某事,而他人喜欢,那也是他人的选择和。
若在以心换心的过程中加入知己知彼的元素,将会使这一过程更加完善。
比如,有一对夫妻吃鱼的故事:丈夫喜欢吃鱼头,妻子喜欢吃鱼尾。虽然两人喜好不同,但他们婚后却能相互体谅,丈夫愿意吃鱼尾,妻子也愿意吃鱼头。
这个故事中,夫妻二人都做到了以心换心,但未完全做到知己知彼,因此有时会好心办坏事。
相知如宾饮美酒,这里的“饮”字含有更深的意义。与普通朋友饮酒不同,与知己共饮,那种氛围、情感都大不相同。谈话的内容、态度以及自己的心情都会有所不同,这样的饮酒就升级为“饮”了。
吟诗也是如此,唯有与懂自己的人一起吟诗,那种情感和意境才能得到共鸣。
四海之内皆兄弟,交朋友满天下,但真正能懂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却不多。这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几乎是所有人的客观现实。虽然理论上存在例外,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需谨慎判断。
比如刚认识不久的人就认为关系已经很亲密了。这种关系的误判不一定是坏事,但也不是什么好事。它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不必要的期望和误解。
再次相逢时应该如同初次见面一样对待对方。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可以避免因开玩笑而产生误会和矛盾;其次可以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算计;最后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人际关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始终保持“初见”的态度,如何加深人际关系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始终保持这种态度和原则待人接物人际关系反而能稳步发展对方也会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态度不会产生反感或排斥。比如当自己有求于人被拒绝时是更容易对初次见面的人产生怨恨还是对已经非常熟悉的人产生怨恨呢?答案显然是后者更容易产生怨恨和失望。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跳出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答案。
“以心换心加知己知彼”是人际交往中的两宝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深入理解和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