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


为保障学校师生在体育课程、业余训练及重大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教学环境,特制定如下安全管理规定。

一、体育课安全管理

1. 学校需严格按照安全和卫生标准配备体育器械、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设施。教师课前需仔细检查场地及器材的安全性及使用是否合理。

2. 学生上体育课应穿着运动服装及运动鞋,配合教师的指导,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

3. 教师需教授学生必要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关于体育活动注意事项的讲解,牢记安全要领,服从教师安排,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项,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未布置的活动项目。

4. 教师需严格执行教学出勤制度,关注学生身体状况,对不适宜参与运动的学生应及时做出妥善安排。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教师需及时将受伤学生送至校医室或医院救治,并上报学校领导及通知班和家长。

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教学活动场地。

6. 任课体育老师为安全责任人,如因教育、、管理不当造成过错,需承担相应责任。

二、课外体育活动规范

1. 学校需加强对间操、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等校内体育运动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对于不适合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应进行劝阻。

2. 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前需做好准备活动,按照体育活动项目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学生间应互相帮助,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3. 课外体育活动需在指定场地进行,不得影响其他班级学生活动,严禁学生间争执、吵闹甚至斗殴。

4. 对于投掷项目如铅球等,在无体育教师或班在场时,学生不得自行活动。

5. 各班老师为安全责任人,体育老师协助做好安全工作。

三、体育比赛及运动会安全管理

1. 学生必须遵守体育比赛及运动会规则,听从班安排,不得进入危险区域,在指定地区观看比赛。

2. 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需顾及周围学生安全,遵守运动规则,做好准备活动。

3. 运动员需服从裁判组的安排,听从指挥,防止伤害的发生。

4. 和参加重大比赛前需做好体检和医务监督工作。

5. 领导小组为安全责任人,对参加运动会的全体师生负责。

四、体育卫生与器材安全

1. 学生需学会自我监督,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如有不良症状应及时向教师反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患病及带伤学生不得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

2. 患有特定疾病的学生如体温增高、内脏疾病急性阶段、有倾向的疾病、恶性、传染病及慢性疾病等,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3. 对于心、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应避免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五、体育器材管理

1. 学生借用体育器材需由管理员发放并确保器材按时归还,防止丢失。

2. 学生所借器材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归还,损坏或遗失器材需按原价赔偿。

3. 不得随意借还危险器材及贵重器材。定期对室内外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及修理以确保学生活动时的安全。

六、课间学生安全规定

为确保学生在课间的安全,特制定以下规定:

1. 禁止在教室、楼梯、走廊及其转角处快跑或追逐游戏,以防冲撞他人造成伤害。

2. 学生间应和睦相处,言行文明。反对开过分玩笑或用不恰当言词激怒对方,严禁吵架及打骂行为,保持校园课间的安静。

3. 严禁在教学楼上抛掷任何物品。禁止在窗台和走廊外侧台架上放置花盆或其他物品。

4. 学生在教学楼上搞卫生擦玻璃时,不得将身子探出窗外或站在窗旁危险处作业。课间严禁坐在窗台或走廊外侧台架上休息,也不得在窗口等危险地区推拉嘻闹,防止坠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