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西市场在哪里


童年的回忆里,走路是最常见的出行方式。记得那些去少年宫、英雄山和西市场的路程,每一次的行走都像是在时光深处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轨道,岁月的记忆在脚下延伸。

我家距离西市场,仅有两站公交的距离。那是1995年,父母从工厂下岗,带回家的两辆自行车成为了我们最后的补偿。那年我十岁,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上映,二是济南华联商厦的开业。从那时起,我开始和同学搭伴儿去逛商场,享受周末的休闲时光。

华联商厦与西市场,仿佛是城市的“姊妹花”。为了先去哪个场所,我和同学经常争论不休。她的母亲在华联商厦工作,卖电视机,一身蓝色,给人一种空姐的感觉。后来,她们家搬新房,换了一台新彩电,据说是内部福利,电视机后盖有些瑕疵,但价格便宜。我对西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喜欢那种自由行走、漫无目的的感觉。

为了省下车费,我会选择走路去西市场,沿途的风景一点一滴印在心里,仿佛一幅老街民居的油画,历久弥新。西市场对我来说就像一个购物天堂,琳琅满目,逛了棚内再逛棚外,文具店、饰品店、化妆品店都让我爱不释手。

有人把济南西市场比作“义乌小商品市场”,但我并不完全赞同。西市场的光影、梦想、历史都是独一无二的精神坐标。1904年,随着胶济铁路的通车,西市场的商业传奇拉开序幕。这里的每一方水土都养育着这里的人,历经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变迁,西市场依然繁华。

升入中学后,我有了自行车,同学骑车带我去西市场,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到达。随着肯德基的开业,最奢侈的享受就是点一杯加冰的可乐,握在手里,清凉的蔓延到心底。逛市场、挑衣服,镜子前的试穿,见证着身体的成长与变化。

如今,西市场依然是人们的天堂。小红书上被打卡的小吃店也有我们的脚步停留。市场也承载着金钱与梦想,藏匿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市”是交易的场所,也是流动的星空。我姑姑就经常来这里进货,她的百货店种类繁多,从文具、玩具、化妆品到生活小百货一应俱全。

不做生意的人不会知道汗水的咸味,不开商店的人不会知道的辛苦。西市场附近的摆摊卖饭的也因此应运而生。过去条件受限,进完货后浑身湿透,能在附近找到吃饭的地方是件幸事。有一家卖手工水饺的,两口子是下岗工人,现包现卖。烈日下,汗渍的碱花,来来往往的两轮小推车,仿佛一道刺目而温柔的光照亮了路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