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知道是人在养它吗


一生只在人类家庭环境中生活的猫咪,往往难以意识到自身身为猫的身份。若其生活中没有其他猫咪的陪伴,它们便会将主人视作行为的参照,将其视作某种形式的同类。尽管体型差异显著,但在猫咪眼中,它们与主人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共性。

对于宠物犬而言,亦是如此。若长期独处,宠物犬更可能将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其它动物投射为自我形象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宠物犬在这方面的想象甚至超过了猫咪,它们不仅试图模仿主人的行为,还期望主人能够主动参照它们的某些习惯。你或许会发现宠物犬乐于与你分享某些行为,期待你的回应和模仿。

从另一个角度看,猫咪似乎更为谨慎。即使是最单纯的猫咪,也懂得守住自己的“想象力底线”。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它们的领地意识。猫咪在模仿你的行为时,会刻意融入一些差异化的行为,以彰显自身的独特性。在猫咪的逻辑中,这种差异为其在领地竞争中带来了优势。

猫咪是否能够幻想自己与人类为同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猫咪,才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幻想。这主要发生在那些从出生60天内只与主人相伴,而后又独自生活在人类世界的猫咪身上。这种情况在野外环境中难以想象,但在家猫中却屡见不鲜。

早期的生活经历对猫咪影响深远。大部分猫咪会渐渐忘记与成年猫咪的互动经历。实际上,你几乎无法找到从未见过其他宠物的家养猫咪,因为它们至少在出生时都会接触到其他猫咪。幼猫的记忆并不长久。那些过早被带入人类家庭的猫咪,往往会忘记早期与其他猫咪的相处时光。

若猫咪此生无法与其他猫咪相遇,它们便会将主人视为唯一的模仿对象,高度参考其行为,甚至将自己视为主人的同类。有趣的是,当家中除了主人之外还有其他宠物时,如宠物犬或宠物鹦鹉等,猫咪的反应尤为微妙。

动物学家发现,即使是大型的宠物鹦鹉也能对猫咪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它们意识到主人与鹦鹉并非同类。但猫咪的思维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与主人更为接近,而非与宠物鹦鹉相似。在多种动物共存的空间内进行的实验表明,猫对人类有着更为亲近的态度。面对雷电风雨等环境变化时,猫咪更倾向于寻找态度友善的人类作为避风港,而对其他动物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

在某种程度上,猫咪似乎认为自己与许多动物不同。这种态度甚至在野猫中都有所体现,它们对许多动物表现出轻视的态度,即使它们可能无法战胜对方。这些猫咪会寻找高处躲避,通过猫、尾巴和爪子的动作来表达这种态度。

这种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在许多常见宠物中并不常见。可以确定的是,猫咪有着高度的自我认知,这与它们的领地意识密切相关。强大的领地思维使猫咪试图在固定区域内获得绝对优势,不仅对小型动物具有威慑力,还能对大型动物产生影响。公猫在这方面尤为明显。

如果猫咪在出生60天内与其他猫咪一起玩耍,情况则会有所不同。它们会意识到谁是真正的同类。成年猫咪会帮助幼猫更快地认清这一点,因此幼猫会优先模仿其他猫咪的行为而非主人的行为。

令一些聪明的猫咪感到困惑的是,主人往往难以理解它们的。这是许多家猫一生的困扰。实际上,猫咪会主动与主人交流,并试图让你理解它们的意思。不同情境下,猫咪会为你“定制”特有的。这类似于幼猫与猫妈妈之间的交流,也显示出猫咪对你的深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