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树制造东西的英语
大家好,我是闪闪妈。
老读者应该知道,我们之前写过不少关于英语学习的文章,但每次的话题都比较具体,缺少关于启蒙总体规划的内容。
我自己也当了妈妈后,发现给孩子做整体的英语学习规划时,我最想知道、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是:语言黄金期这么珍贵,孩子每个阶段最该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是什么呢?
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很容易搞错阶段性目标。比如对于一位新手妈妈来说,如果她的孩子只有简单的磨耳朵基础,那么我的建议是,语法、自拼、新概念这些可以先不学。在英语启蒙阶段(一般是2-6岁左右),关键任务只有两样:一是听,一是读。没有自拼,没有语法,更没有教材。只要做好听和读,孩子的英语启蒙就成功了。
我们来谈谈“听”。学习任何语言,都是在学习它的声音;学英语的第一步,就是听声音。虽然妈妈们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磨耳朵。但我还是觉得“听力先行”这四个字,能更好地体现“听”在孩子启蒙阶段大量输入英语的重要性。因为孩子的听力速度很快!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反复听到的单词。还有,听的场合也不挑!孩子在家里、在车上、地铁里、商场里,只要竖起耳朵,就能接收语言。
研究表明,先行的听力能让娃拥有一口正宗地道的语音语调。这个结论来自儿童语言发展研究专家帕特里夏·库尔。她发现孩子们有一种特殊的听力功能,能识别出不同音素的细微区别,从而高效地模仿和积累。但妙就妙在,这种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退。所以要想让孩子有一口比较标准的发音,要趁早开始、大量的听。这样,“听”会直接影响“说”。我现在就给娃开始放英语,天天放着行吗?行。但意义不大。我们要确保孩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听力输入。
那么怎么听呢?第一阶段是盲听,把英语儿歌、童谣当做背景音乐放着。这时候让孩子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就可以了。但其实这个阶段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接下来的阶段:可理解输入——也就是孩子能大概听懂。我们要帮孩子把听到的声音和实物/图像关联起来。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来提示孩子名词的意义;做出具体的动作来提示孩子动词的意思。当娃下次再听到这些词汇时,就能迅速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画面。这就是可理解输入啦!还有的孩子看英文动画片时状态特别好,会跟着手舞足蹈。动画片因为有图像可以帮助孩子把听到的声音配合情景、情节来理解并模仿发音。这也是非常好的可理解输入方式。
接下来是过渡阶段。不是说从这个阶段开始就不用再听了哈!我们要以“听”为基础、为跳板再往前走一步!这个阶段可以听和读物相关的音频比如牛津树、小鼠波波等的故事音频然后再看纸质读物或动画进行输入输出相结合最后再过渡到裸听音频阶段!其实整个过程可以借助点读笔、故事机智能音箱甚至手机等省妈小帮手随时随地给孩子创设听力输入的机会!在这个阶段还可以开启自然拼读的学习哦!但一定要先听力积累再学习自然拼读这样才能让耳朵里的声音和单词的形状构成一一对应起来从而掌握这个单词的形意音实现词汇翻倍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