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
计划管理,作为企业所有管理活动的基石,贯穿了存在的始终。它以目标和资源为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深刻影响着人和事、责任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存在的核心,在于其目标与使命。往大了说,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种器官,正如德鲁克所强调的。一个企业的社会职能定律,也是围绕其目标而展开。计划管理实质上是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目标和资源是否匹配。没有良好的计划管理,后续的管理、流程管理都将失去依托,因为没有目标,自然无法启动任何活动。
那么,何为“计划”?简单来说,计划涉及六大要素: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哪里做(WHERE)、谁去做(WHO)以及怎么做(HOW)。这六大要素共同构成了计划的骨架。
关于计划的特性,首先要明确的是,计划的起点是目标。目标指向未来,解决的是未来的问题。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必须敏锐地洞察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竞争。如果仅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出发设定目标,即便达成,也可能已落后于时代。计划的第一个特性是着眼于未来。
而计划的第二个特性则是行动。一个计划只有被付诸行动才有意义。计划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本质的是确保行动合理、寻找资源以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与上司探讨目标是否合理,而应着重探讨如何找到所需的资源。
优秀的管理者,会积极承接目标并努力寻找资源。他们深知,只有主动承担目标并持续寻找资源的人才能真正体现出管理者的价值。同时我们也要铭记:没有行动的计划是空洞的,没有计划的行动是冒险的。真正的计划应该是行动导向的,为目标服务。这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在管理方式上,计划管理表现为目标管理。这一理念最早由德鲁克提出,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极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德鲁克强调,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目标设置和目标协调。通过设立具有挑战性的、明确的、具体的目标,能够有效激励团队成员努力达成目标。这就是目标设置理论的精髓所在。
目标的设置不仅仅是激发动机的手段,它还能引导进入良性循环:人们因目标而努力工作,取得成绩后获得自信和自尊,进而取得更大的成绩。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目标管理。这包括两个核心部分:目标设置和目标管理。在设定目标时,我们需要确保其既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遵循明确性、可衡量性、平衡性和预算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