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与水泥桩的区别


微型树根桩概述

微型树根桩,或称树根桩,是一种采用压浆方法形成的微型桩,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它通常被应用于建筑基础的托换和加固,桩径介于Φ100至300毫米之间。在抗浮工程中,配重混凝土、土层锚杆、灌注桩和树根桩等方法常被采用。相较于其他方法,树根桩的施工周期较短,造价相对较低。

一、适用范围

树根适用于多种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

二、施工规范

树根桩的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

1. 桩位的平面允许偏差为±20毫米,桩的倾斜度偏差不应超过1%。

2. 钻孔时,可采用钻机成孔。为保持孔的完整性,宜采用清水或天然泥浆护壁,也可选用套管。

3. 钢筋笼应整根吊放,若分节吊放,需确保节间钢筋搭接焊缝质量。灌注管应直接插至孔底。

4. 灌注施工时,应采取间隔施工、间歇施工或增加速凝剂等措施,防止相邻桩孔移位和串孔。

5. 若地下水流速较大,可能侵蚀新浇水泥浆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三、灌注料的要求

树根桩使用的灌注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具有优良的抗离析性、可塑性、粘聚性、流动性及自密实性。

2. 采用管送或泵送混凝土或砂浆时,应选用圆形骨料,其最大尺寸需符合特定要求。

3. 水下浇注混凝土料的水泥含量及水灰比应符合规范。

四、水泥浆注浆施工注意事项

1. 水灰比不宜过大。

2. 通过临时套管灌浆时,应注意钢筋的放置及灌浆压力的应用。

3. 采用特殊构件灌浆时,可通过其底部进行。

4. 采用花管灌浆时,可进行多次灌浆或分段灌浆。

5. 二次及多次灌浆需在首次注入的水泥浆凝固后进行。

6. 灌浆结束,灌浆管中应充满水泥浆并维持一定时间灌浆压力。

7. 采用特殊工艺时,如碎石填灌再注浆,应清洗填料并控制其投入量。注浆压力及二次注浆压力亦有特定要求。

五、质量检验标准

树根桩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通过预留试块测定桩身抗压强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采用载荷试验检验竖向承载力,并可通过动测法检验桩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