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用什么词形容
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
用户体验地图,也常被称为用户旅程地图或客户旅程地图。它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描绘用户在参与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变化,并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现这些信息。它关注的是用户的行为触点、动机以及心理感受,从而反映出服务过程中用户的痛点,并提出改进措施。这里的触点,指的是人与人的交互、人与物的交互时刻,包括人际触点、物理触点以及数字触点。
用户体验地图的通用模板
用户体验地图的基本组成元素如上所示。背景区提供了基本的人物情境设定,包括用户的人物画像以及产品/服务的使用场景。内容区是用户体验地图的主要部分,涵盖了任务阶段、用户目标、用户流程与接触点、情绪曲线以及用户痛点。而结论区则是这个用户体验地图的总结部分,主要表现为优化各服务触点的机会点。
用户体验地图的优势
用户体验地图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它直观地记录和整理每个阶段的体验,为我们留下更为直观的印象。它站在用户的视角,通过用户的阶段、目标、行为、触点去感受用户的想法、痛点和需求,帮助我们建立同理心。用户体验地图反映的是用户参与服务的全局过程,这让产品的设计参与者、决策者能够全局评估问题,看问题的角度更全面。
用户体验地图适用于哪些场景?
一、在设计调研阶段使用。创建用户体验地图的过程始于了解用户,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它常在调研阶段的最后作为结论产出,帮助定义流程中的问题,以及更整体地挖掘设计机会点。
二、适用于重流程的设计项目。对于描述用户参与服务的一段完整旅程(通常包括服务的参与前-中-后阶段)的设计项目,用户体验地图能够帮助我们更系统地梳理流程中的关键触点,发现触点中存在的问题。但对于设计内容较少的单页面设计项目,其发挥的价值有限。
三、适用于多角色协作的项目。不同人员对于用户的实际体验过程可能存在主观上的差异,用户体验地图能让更多团队成员参与进来,发挥同理心去全面整体地了解用户在每个节点的预期,探究他们的实际体验与预期的差异,推动后续的服务优化工作。
如何使用用户体验地图?
一、前期调研。由于用户体验地图需要反映客观的用户体验过程,因此需要基于对用户有一定的了解。在绘制地图之前,我们需要进行用户调研来获取用户真实的体验情况。重要的调研方法包括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客诉反馈收集以及设计师自查等。可以辅以定量研究,如问卷和数据分析,对定性研究发现的问题进行佐证。
二、调研结果整理。将调研记录内容拆解为用户的客观行为和主观表达。客观行为是用户在服务体验过程中的实际发生的行为,而主观表达是用户在服务体验过程中的想法、疑惑和感受等。接下来,将用户同一行为下的主观表达进行汇总,总结用户的满意点与痛点,并整理行为,提炼任务阶段。
三、绘制地图。将整理的调研结果放置到地图中,包括人物画像、使用场景、任务阶段、用户目标、用户行为与接触点、情绪曲线、用户痛点和机会点等。在分析得出具体机会点之前,还可以总结竞品在不同触点下的优势劣势,或是企业的内部资源主导权分配等,以帮助我们分析出更契合行业趋势、可行性更高的机会点。
总结及其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