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贡献率计算公式
在品类管理工作中,要说最难掌握的环节,多数企业都会提及单品数定编。从事零售业咨询培训工作的我,也发现很多零售企业在这一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和盲点。主要的问题包括:品类定编缺乏有效方法和标准,无法与经营定位和策略相匹配,以及无法持续有效地执行标准,随意变更品类SKU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门店的经营表现,在销售、毛利、库存和损耗等方面造成多方面的问题。
我在服务零售企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研究品类定编的问题,希望通过实践总结和完善一些方法和技巧,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品类定编是品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确定各级品类单品数量,也是品类策略和品类战术中的关键一环。从品类管理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流程来看,品类定编必须在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和品类策略的工作完成后进行。换句话说,分类结构的粗细和品类角色的制定决定了品类定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很多企业在进行品类定编时,不考虑各品类在经营中的角色定位和经营策略,直接确定各品类的单品数。这样定出来的单品数不仅缺乏准确性,更严重的是毫无经营策略和竞争策略,导致商品结构出现各种问题。
品类定编的方法多种多样,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方法。除了拍脑袋型方法外,我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首先是门店复制法,即用同类型老门店的品类单品数来复制新门店的品类定编。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但老门店的错误可能会同样复制到新门店。其次是对比参考法,把竞争门店、行业标杆店和自己门店的单品数做参考和对比分析。再次是销售毛利贡献率制定法,用销售占比和毛利占比计算出一个贡献率,再用贡献率来计算单品数。还有货架配比法、预算分解法和品类角色分配法等。
在进行品类定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依类别从大到小逐级进行品类定编工作,确保先进行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和品类策略的工作再进行品类定编工作。对于多业态门店要依业态划分分别进行品类定编工作。确定完品类定编工作后不要随意调整原则上是三到六个月后依据销售或毛利数据进行微调调整工作与品类定编工作流程相同并由公司统一管理任何部门不得私自进行调整品类管理工作是个系统性持续性工作企业在运用品类管理技术时要建立相应的运行体系如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监管机制以确保品类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性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