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只有c盘,其他盘不显示
当我们如今打开电脑,硬盘的盘符从“C盘”开始,它作为电脑硬盘中的核心,通常承载着操作系统,因此也被称作“系统盘”,随后才是D、E、F盘。那么,为什么会以“C盘”为首,而“A盘”和“B盘”又去哪里了呢?
这一切都要从电脑的发展史说起。在计算机刚刚诞生的时代,并没有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硬盘、和U盘,当时使用的是软盘。系统需要被装进软盘中,然后插入电脑里才能运行。当时的电脑就像是一个空壳,插入什么系统的软盘,就能运行什么样的系统。
软盘,作为计算机早期可移动存储介质的一种,通过软盘驱动器进行读写。相较于后来的硬盘,软盘的容量显得微不足道。当时常用的软盘有3.5英寸和5.25英寸两种尺寸,容量也有所不同。
在最开始的阶段,电脑只有一个软盘接口,因此被接入的软盘被称为“A盘”。由于软盘的质量问题,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导致损坏。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于文件数据的保存越来越重视。于是,电脑开始配备两个软盘接口,其中一个作为系统盘运行系统,另一个则作为数据盘专门用于存放文件数据。既然系统盘被称作“A盘”,那么数据盘则被称为“B盘”。一般情况下,“A盘”使用3.5英寸软盘,而“B盘”则使用5.25英寸软盘。
这种双软盘的配置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是主流,备受欢迎。以苹果公司在1977年发布的第二代苹果电脑“Apple II”为例,它就配备了两个软盘驱动器。随着硬盘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明白为何在已经有了足够容量的“C盘”后,还需要保留“A盘”和“B盘”这两个软盘。
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软盘逐渐被淘汰。和U盘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软盘的消失。现在,电脑使用硬盘来储存和运行系统,并且随着硬盘数量的增加,出现了D、E、F等盘符。“A盘”和“B盘”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它们的历史地位依旧稳固。即使在最新的操作系统中,系统盘的盘符依然以C盘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