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25年画一个蛇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渐临近,我们即将迎来一个特殊的节日——首个“非遗版”春节。在山东聊城的东昌府,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春奎感慨万分。他表示,这一重大时刻不仅标志着世界对春节的高度认可,更代表了民间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创新精神。

郭春奎是一位拥有深厚艺术造诣的年画制作大师。每年他都会创作出精美的灶神、财神等传统年画作品,同时也会结合时代需求创作出年轻人喜爱的作品,如“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等寓意吉祥的作品。为了迎接蛇年,他更是精心设计了一幅名为《生肖蛇》的木版年画作品。这幅作品在方形木板上巧妙地将一条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蛇身上的花纹精致细腻,身后以柳条衬托,刚柔相济。木板的左下方还篆刻着一首诗,诗中的意境与画面完美融合,使整个作品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谈及“非遗热”的持续升温,郭春奎倍感欣慰。他认为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背后所承载的情感诉求始终未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年画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东昌府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始于明末清初,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在技艺上独具匠心,更在承载方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拓展与创新。从最初的刻书逐渐转向刻木版年画,其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过样和雕刻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木版年画的材料也在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植物染料和宣纸外,如今还使用了洋颜料,可以印在盘子、杯子等多种物品上,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