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构成的三要素
1. 我国经济制度的核心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市场经济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三要素构成。其中市场主体涵盖了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以及等多元化角色,尤以企业为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市场体系则以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三大支柱。
3. 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分类。
4. 经济中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通货膨胀发生时,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这时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与规模。而通货紧缩则相反,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下跌,货币升值,这时需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5.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价格(影响最大)、偏好、收入和相关商品价格(如互补品和替代品)。
6.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技术、人才、资本、管理、土地和房屋等。
7. 宏观经济的调控方面,1936年英国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建立。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8. GDP是指一个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CPI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购买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9. 恩格尔系数表示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反映的经济富裕程度。基尼系数则是分析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
10.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银行制定的利率体系中以基准利率为核心,对整个利率体系具有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