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如何管理工地
面对施工队伍的挑战,
施工队伍的协作难题,
在施工队老板的权威之下,
施工员的领导力时常被忽视。
...
这是众多施工管理者的共同感受。在现实的劳务队伍管理中,管理的难度常常存在,这是由建筑施工的特性、社会背景以及务工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今的务工人员已经不同于往日,若过甚,他们或许会选择离开,但无论何处,他们都能找到工作的机会。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替换工人对工程进度、资金流转以及后续技术交底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作为一个曾在建筑行业深处的人,我愿意分享几年来在施工现场的管理经验。在建筑工地上,我曾身兼施工员和技术员,明白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虽然身为管理者,但我们都同为劳动者,没有高低之分,只是职责有所不同。
在施工现场与工人沟通时,我习惯以平等的心态去交流,就像对待长辈一样尊重他们。这样做让我发现,大多数务工人员都是朴实善良的。你以礼相待,他们自会回馈同样的尊重。许多管理上的问题,往往就在这样的交流中迎刃而解。
作为施工现场的管理者,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人并非低人一等,我们亦非高人半头。我们都在为了工作而努力,只有相互尊重,才能避免工作中的相互为难。
我们所承接的工程项目,需要依靠工人们的双手一点一滴地建设起来。企业的利润、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这些工人。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工作的伙伴。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辛劳,是获得他们支持与理解的关键。
在我的管理经验中,我遇到的大多数工人都是和善的。也有少数工人会表现出不服从管理的一面。
面对这类工人,我从未采用过手段。打骂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可能激化矛盾。我会直接与包工头沟通,若包工头仍不配合,我会请出项目领导来协助解决。有时,借助外部的影响力可以轻松化解矛盾。
在现场管理中,抓住矛盾的核心是关键。很多时候,阻碍管理的往往不是工人本身,而是其他因素。找到关键点,集中力量去解决它。
同一个工地,同样的工人,不同的管理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些管理者能得到工人的服从与认可,而有些则无法管好工人且得不到尊重。这体现了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差异。
若因管理不当导致窝工、返工、工效降低等问题出现,工人无法赚到钱或需赔钱时,他们可能会要求补偿或对我们的公司产生负面看法。作为施工管理人员,我们需要从工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的工作出谋划策,提高工效,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用我们的管理和技术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