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幅大小是看绝对值么
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其分值高且易得分,使得每位考生都将其视为必争的得分点。其丰富的知识点及其中微妙的差异常使学生们感到困惑,从而导致学习难度和得分难度的提升。
今天,我们特邀华图老师来为我们详细解析那些容易混淆的考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增长率比较和增长量比较等相关知识。
打个比方,当我们面对一组包含4个增长率的数字——10%、5%、-3%和-8%时。
若题目询问哪个增长率(同为增速或增幅)最大,我们只需直接比较这四个数据的大小关系。显然,10%大于5%大于-3%大于-8%,这表明在比较增长率(同为增速或增幅)时,由于增长率可正可负,我们需要将正数与负数一同纳入比较范围。
如果题目关注的是降幅大小,那么我们需明白降幅是指增长率为负的绝对值。在上述数据中,-3%的降幅相当于3%的减少,而-8%的降幅则是8%的减少。由于10%和5%为正增长率,不涉及降幅概念。我们仅需比较3%和8%的降幅,显然8%的降幅更大。这意味着在比较降幅时,我们首先比较的是负增长率之间的绝对值。
至于变化率(即涨跌幅度或变化幅度)的问题,我们比较的是增长率的绝对值。具体而言,/10%/大于/-8%/大于/5%/大于/-3%/。这意味着我们始终关注增长率的绝对值大小,以确定变化率的大小。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增长量和减少量的比较。比如,当比较小张、小牛、小李、小王四人的月工资增长量时,我们需要将带有正负号的数据进行比较。小牛的同比增长量最大,而小王的同比增长量最少(200>100>-100>-150)。而在比较减少量时,我们仅需关注负数数据,并比较其绝对值大小。小王的同比减少量最大(/-150/大于/-100/)。若要考察同比变化量最大的数据,那么我们需要关注所有数据的绝对值大小,答案便是小牛。
尽管这些知识点看似简单,但在考试中仍有许多考生会犯错。希望大家在未来的考试中能够抓住每一个得分机会,轻松应对资料分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