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中小学教学提升与教师发展的关键途径——听评课。校长的角色及其在听评课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其听评课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实证研究显示,校长在听评课中,既有正向影响,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阻碍。校长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理念引导听评课活动。

一、明确听评课的价值定位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公开课、汇报课、观摩课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以及“课比天大”、“上好课是最大的师德”等教育观念的构建,都反映了我们对“课”的理性追求。校长在听评课中,应深化对课堂的理解,认识到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学生生命成长与人生发展的重要舞台。

听评课的目的是推动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校长需认识到听评课的深层意义在于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生命成长,引导学生和教师重新定义“学生”和“学习”的概念。

通过听评课,教师应重视学习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鼓励学习行为的发生,并采取实际行动支持学习。这样,课堂就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听课观与评课观

校长需建立正确的听课观和评课观,这是实现听评课价值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更应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质性因素。听评课应将课堂从封闭转向开放,建立教师间的合作与共进关系。

每次听评课活动都应成为教师共同研讨教学问题的案例载体,而非仅作为评判的靶子。听评课活动应帮助教师形成关于教学的大智慧,从具体课堂细节中理学,从而形成持续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

三、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校长在听评课中,应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具体问题分析和方法寻找。运用关系思维、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和循证思维等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关系思维强调将学生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科学思维要求尊重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理;系统思维则提醒我们关注课堂外的诸多影响因素;而循证思维则基于数据分析,为教师提准的教学问题诊断和改进依据。

校长的听评课是推动中小学教学提升与教师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明确价值定位、树立正确观念、采用科学思维方法等措施,校长能够更好地引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动态》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