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业务具体指


2022年7月4日,央行公开市场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于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了规模较小的30逆回购操作。此举因操作量较小而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需明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核心在于价格而非数量。操作量小并非意味着央行收紧了流动性,实则是由于季初银行间体系流动性本身就较为充裕,资金缺口和流动性需求并不大。

央行密切关注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DR007在7月4日的运行水平依然保持在1.5%至1.6%的低位,明显低于其中枢水平7天逆回购利率2.1%,这充分说明了流动性依然较为宽松。这一情况并非偶然,而是央行主动引导的结果。

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更加注重价格因素,即货币市场的短期基准利率。我们应重点关注如DR007等利率及市场基准利率的长期运行情况,而非过度关注央行的操作数量。事实上,央行在多次公告及报告中均已引导市场预期,强调“在价不在量”的操作原则。

引用央行2021年一季度货币执行报告的表述,银行已形成了在固定时间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每日连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惯例。通过持续释放利率信号,央行有效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利率波动,显著提高了货币传导的效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更加关注DR007等短期基准利率,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灵活调整操作规模和期限品种。

我国央行自2004年6月起建立了流动性预测分析体系,对流动性进行日常的分析、预测和监控。公开市场操作的数量是央行在综合考虑现金、财政收支、外汇占款、OMO到期量等因素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及市场需求后做出的灵活调整。数量的多少并不代表央行的意图,而应主要关注资金面的实际表现,即DR007的运行情况。

展望未来,我们预期将在8月至9月间观察到宽货币边际收敛的拐点。当前货币仍以稳增长保就业为首要目标,维持稳健略宽松的基调,核心仍在宽信用。年内降准、增设再工具等多项措施均指向宽信用。我们也需关注下半年宽货币可能出现的边际收敛,特别是在8月至9月的时间节点。随着经济回暖和就业市场改善,保就业目标的重要性可能会逐渐降低,而物价稳定将逐渐成为央行的首要考虑。

在投资市场上,我们看好股市的结构性行情,并预计债市将经历震荡调整。对于权益市场,我们特别提示关注因常态化核酸检测带来的人员流动增加而带来的投资机会,如出行消费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在固定收益方面,随着经济快速修复和名义GDP增速的显著回升,我们预期未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达到高点。

风险提示:我们需警惕物价上行压力加大和加快,这可能导致货币收紧时点提前,收紧力度超出预期。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变化。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旨在维护市场的稳定与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投资者应关注价格因素而非数量,重点关注如DR007等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运行情况。结合宏观经济和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