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菊花代表什么意思
女子簪花早已成为常见,而男子簪花在今日则显得尤为稀少。当你在街头看到这样的男子,或许会投去好奇的目光。这在古代却是一种常态,尤其自唐朝以来,男子簪花更是蔚然成风,到了宋朝更是如此。
宋朝,从960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直至1279年赵昺的殉国,历时三百余年。许多人误以为宋朝国力弱小,但事实上,它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时间,比后来侵宋的金朝多了近两百年。尽管其军事上或许不占优势,但宋朝的经济却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并且在美学造诣上更是达到了巅峰。
宋朝对于美的追求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或书面,而是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宋代人的骨子里。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富商贵胄,甚至是底层的平民百姓,都对美有着崇高的追求。男子簪花不仅仅是时尚的象征,更是他们内心对美的渴望和向往的体现。
历史记载中,宋朝男子的画像常有簪花之习,这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趋势,广受男子的喜爱。那么,为何宋朝男子如此钟爱簪花呢?
看过《新水浒传》的读者都会注意到西门庆头上簪花的情景,这也引发了一轮关于其形象与簪花关系的热议。再看李逵等梁山好汉,也有簪花的描绘。这背后其实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在宋人的诗词中,文夫簪花的情景也屡见不鲜。例如黄庭坚的诗中描述了醉里簪花的情景,欧阳修的词中也记录了簪花的美好。这不仅仅是诗词中的描写,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热爱簪花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因为重阳节的习俗,这个节日不仅有插茱萸的习俗,更是赏花簪花的时节。二是官家的推动,例如宋真宗时期设宴簪花的风气开始盛行,到宋徽宗时期更是如此。
重阳节不仅是为了赏花饮酒忆故人,更是一种传统的习俗。簪菊花成为这个节日的一大习俗,人们常常头戴菊花来庆祝。南宋宫廷为了这个节日会做充分的准备,如点菊灯等。
不仅如此,官家对于簪花的重视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从普通的节日庆典到重大的宫廷宴会,簪花都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不同等级的人所簪的花也有严格的规定,如皇帝只能用特定的罗花,而其他则有特定的栾枝和绢花等。
在宋人眼中,“牡丹”是极为尊贵的花,只有皇帝和大臣才能佩戴。而对于花的选取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生花虽然美丽但容易掉落,因此更多时候人们选择不易掉落的像生花。
宫廷对于簪花的礼仪有着严格的流程。在进行到宴会时,皇帝会宣布赐花,为整个宴会增添皇家的气派。被赏赐的大臣们都会自行簪花,并感谢皇恩。
我们所知的宋徽宗非常喜欢簪花,他不仅自己簪花,还让身边的人都这样做。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尊重在沈从文先生的《古代服饰研究》中也有所印证。
“簪花”在民间礼服中也被视为“礼花”,每逢佳节都会簪花庆祝。不同的节日会选择不同的花来配搭,如重阳节簪菊花、上元节簪梅花等。人们认为簪花可以带来好运和祝福。
在宋朝人的日常生活中,“雅集”是常见的活动之一。他们追求的不只是物质的富足,更是内心的充实和美感的追求。他们比现代人更能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看似“不伦不类”的男子簪花行为在宋人眼中是对美的极致追求。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无论贵贱、男女。正是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尊重使得宋朝成为一个美学达到高峰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