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低了怎么解决
【光伏人翘首以待,请点击关注获取更多信息】
自2019年起,能源领域中陕西某机械公司遭遇了光伏电站的功率因数问题,导致其因功率因数仅0.53而支付了高达1.2万元的罚款。
在安徽,一家食品公司的光伏电站也因功率因数不达标,使得其6月的所有发电上网电量电费被全部用于抵消罚款。
同样的问题也在山东一家大型企业所投资的多个分布式电站中显现,最终只能选择限功率运行。
此等问题案例层出不穷,众多工商业电站业主面临类似问题,原本期望“坐享收益”,然而供电公司的罚单却突如其来。
对于许多业主来说,原本达标的功率因数在安装光伏后反而出现不达标情况而被罚款,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据能源局透露的数据,2019年将有高达4.67GW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面临低补贴或无补贴的风险。叠加功率因数不达标导致的罚款问题,无疑将进一步压缩电站业主的收益空间。
“功率因数不达标”已成为电站收益的一大挑战,解决这一问题已刻不容缓。
回溯至2014年,阳光电源建设的合肥惠而浦分布式光伏电站一期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该项目的成功并网不仅是全国18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中的首个项目,还拥有2.64MW的装机容量。在接入方案中,电网公司明确要求光伏电站需配置无功补偿装置以实现与电网的无功功率零交换。
面对并网后的功率下降问题,阳光电源早在电站并网之初就进行了综合分析。他们预测到这一问题并迅速组建了专项研究团队。经过持续的研究和实验,他们最终为分布式电站开发出了一套有效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案。
以合肥项目为例,当功率因数降至0.53时,技术团队立即实施了他们研发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案。通过逆变器的SVG功能,月度功率因数得以保持在0.95左右,不仅满足了电网的要求,还为电站带来了电费奖励。
这一成功案例为后续的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以及国内的光伏发电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面对分布式电站的功率因数控制挑战,阳光电源的解决方案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其控制难度大。分布式电站的输出功率和厂区用电负荷会实时变化,这要求控制系统能够快速调节。然而过快的调节又可能引起母线电压的波动。无功容量要求大。与大型电站相比,分布式电站由于容量和负荷的不同,需要调节的无功容量更大。
均衡控制逆变器无功输出比例也是一个挑战。厂区的布局、屋顶大小和零散度等因素都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逆变器在高温环境下的散热问题也不容忽视。
针对这些挑战,阳光电源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控制方式的深度优化。这一方案已在数百个实际案例中得到验证和完善。
该方案无需额外安装SVG装置,从而最大程度地节省了投资成本。通过实时调节逆变器的无功功率来实时调节并网点的功率因数。同时还能保证厂区的电能质量并满足电网公司的要求。此外该方案还能平均分配无功功率并保证有功发电不受影响。
智能风冷技术的运用也确保了逆变器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自2014年以来阳光电源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案已在数百个光伏电站中成功应用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如今随着逆变技术的不断提升“电站功率因数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难题阳光电源更成熟、更高效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案”正帮助越来越多的电站业主避免罚款并实现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