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想哭是怎么回事
面对情感脆弱,是性格使然还是健康问题?科学观点解析如下...
在办公室里,我遇到了一位形象上看起来坚强的女同事。她高大而直率的风格使她像是个充满活力的女汉子。有一点行为让人困惑——她拥有一颗容易破碎的心,总是爱哭。
每当与同事发生小争执,她便会流下眼泪,让人感到尴尬。仿佛在无形中,她被赋予了“以小欺大”的印象。
当老板对她稍加批评时,她便当场泪流满面。这令老板也感到愤怒和困惑:为何做错事都不能接受批评?我并未对她做何事,为何她会哭泣?
她为此深感苦恼,并特地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建议。医生给了她一个新名词:泪失禁体质。简单来说,就是眼泪无法自我控制,一旦遭遇令人伤心或感到委屈的事情,情绪激动时就会流泪。
那么,泪失禁体质是天生如此吗?答案并非绝对。它也可能由后天环境所形成。若个体长期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形成压抑性转移性泪失禁,还有错位性、工具性泪失禁等类型。
事实上,哭泣是情绪的一种宣泄方式,有助于清除体内因悲伤而产生的化学物质。它也向对方传递了一个信息:这件事让我感到伤心,你需要考虑如何处理。很多人认为,哭泣过后情绪会有所缓解。如果哭泣是出于合理的情感反应,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并不算是心理疾病。反之,则应考虑前往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检查。
作为成年人,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仍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尝试自我反思,为何会哭泣?哭泣能否真正解决问题?或许换一种方式来排解情绪会更为有效。
不论是否是泪失禁体质,我们都应顺应自己的情感,但需掌握适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