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键被臭氧氧化规律


【业内人士聚焦,关注点一点,开启'加入关注'】

北极星水处理网络快讯:消毒作业是污水处理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科技的进步,紫外线与臭氧消毒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消毒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将详细介绍紫外线及臭氧消毒技术,所有内容均基于实际现场情况,所附照片均为现场实拍,表格为实际数据总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一、紫外线消毒技术详解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波长在100-380nm的电磁波,特别是200-280nm波段的紫外线进行消毒。当病原微生物吸收此波长的紫外线能量后,其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导致细胞无法继续繁殖,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照射池通常采用明渠设计,污水层深度介于0.65m至1m之间。紫外光光源由多个独立的紫外灯模块组成,这些模块浸入污水层中,水流依靠重力流经照射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紫外线消毒广泛用于我国的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虽然紫外光需穿透污水层才能发挥消毒作用,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浊度可能会干扰紫外光的传播,影响消毒效果。紫外线消毒更适合用于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以及再生水的消毒。

相较于氯类消毒,紫外线消毒具有占地面积小、几乎不产生消毒副产物的优点。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细菌在接受量的紫外线照射后,若在3小时内再受到可见光照射,可能会恢复活力,这一现象称为活作用。

由于紫外线消毒没有持续的消毒效果,因此在供水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在新冠病毒爆发期间,我国一些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了紫外结合次钠的联合消毒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臭氧消毒技术概述

臭氧消毒在给水深度处理中应用广泛,也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污水处理。与给水处理不同,污水处理中采用臭氧主要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进行脱色处理。臭氧通过与含有不饱和官能团的有机物反应,其不饱和双键使水褪色。

臭氧的制备主要采用电晕放电法,气源可以是空气、氧气或制氧机供氧。大型臭氧制备多采用氧气法。臭氧制备后的尾气需要进行分解,常用的分解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分解法、电加热分解法和催化剂接触催化分解法等。

值得一提的是,臭氧的安全要求非常高,除消毒外,其安全要求位列前列。臭氧的基本组成和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是操作人员必须了解的内容。

三、紫外线和臭氧消毒的注意事项及实践应用

1. 紫外线消毒

虽然紫外线设备初期投资较高,但考虑到其土建费及占地面积的减少,其建设总投资实际上相对较低。在使用过程中,维护问题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大多数紫外设备具备自动清洗功能,但建议操作人员每月进行一次手动清洗和维护,并检查紫外管的状态。

紫外线与氯类消毒剂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消毒效果,即使在接触时间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一定效果。

2. 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控制程度,机可实时监控臭氧各系统的状态。

液氧监控系统负责监控液压存储罐的压力、存量、管道密封性等数据,而臭氧制备阶段的监控则包括冷却水循环、发生器供电单元、尾气等情况。

合理运用紫外线和臭氧消毒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维护,对于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