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伦司的女生都是什么人
界面新闻记者对随易进行了深入采访,了解了关于跳海酒馆的种种事迹。
小年夜之际,随易在朋友圈发布了跳海酒馆春节营业通知,他表示:“每个城市都会至少有一家店铺为那些春节不回家的朋友提供一个温暖的场所。”
六年之前,随易和他的合伙人梁二狗(本名梁优)在北京鼓楼旁胡同里开设了第一家小酒馆。如今,这家酒馆已经发展成为许多年轻人心中的有号召力的存在。充满涂鸦、摇滚等亚文化元素的昏黄灯光中,不少打工人在此微醺聊天,甚至释放压力。跳海酒馆在社交网络上被誉为“失意年轻人庇护所”和“松弛感精神角落”。
自梁优签下第一家门店合约后,跳海酒馆逐渐壮大,从北京扩展到广州、上海、深圳、杭州、南京、重庆、成都、武汉、大理等地,如今已在全国开出41家门店。就在春节前夕,跳海酒馆在新加坡开业,这是其第一次走出海外。随易透露,跳海下一步计划在日本东京开店,并计划在春节后启动香港店的筹备工作。
这一消息出乎许多人意料。在过去的一年里,整体消费环境低迷,许多餐饮老板都感到焦虑,而跳海却实现了门店规模的一次飞跃——从20家翻了一番。
与其他主打规模化与性价比的连锁小酒馆不同,跳海的生意模式十分“随性”。作为一家小酒馆,它对外标榜的理念是“对于一间真正的酒馆来说,喝酒是最不重要的事情”。跳海没有采用SOP来强调作业程序标准化,而是依赖庞大的“打酒师”来支撑日常运转和门店氛围。
跳海酒馆主要提酿啤酒,单杯均价70元左右,比同类酒馆高出8-10元。大部分门店甚至不提供食物,因为创始人梁优认为后厨建设属于重资产,餐饮管理成本也会非常高。
谈及当前消费降级的趋势,随易认为跳海一直注重价值而非价格,消费者并非仅因价格高低而决定是否前来。实际上,跳海做的是贩卖“情绪价值”的生意,门店成为了类似星巴克的“第三空间”。除了门店本身,线上和线下的“社区感”是由主理人和许多价值观相近的年轻消费者共同创造的内容和活动所带来的。这也使得跳海被视为一种“非标”品牌的样本。
随易解释道,每家店仅有两个全职员工,但基于不同的气质、性格和爱好,会吸引来不同的人群。以北京第六家跳海门店为例,店长是一名乐手,在门店装修时专门预留了一个小型舞台,吸引了许多乐队前来演出,这种随意松弛的门店氛围无法刻意安排,也是消费者随机遇到的“彩蛋”。
除了典型的非标运营,跳海在过去一年也在标准化运营上取得了进展。例如,他们举办了“琥珀时刻”展览,这是全国留言本的展览,在各个城市的门店都会进行。另一项非标的做法是让顾客自己来做“打酒师”。相较于鸡尾酒等高技术门槛的工种,啤酒的打酒师操作相对简单,这也是吸引大量人员的原因之一。庞大的打酒师也是组成跳海品牌调性的一部分。
目前,跳海在全国在册的打酒师数量已超过万人。这个具有丰富的人群光谱,包括不同年龄、身份甚至国籍。在最近的北京跳海打酒师年会上,两个女生见面时的激动情绪也展现了这一的凝聚力。跳海的品牌效应使得它比其他酒馆或餐饮更具用户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