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直销宣传语八个字


随着时光流转,2018年已过半,然而在化肥市场的舞台上,种种现象却依然令人深思。众多经销商在近日的交流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今年上半年化肥市场的秩序颇为紊乱。相较往年,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化肥销量大打折扣,大约只有过往的三分之一,这不禁让人对市场未来的走向产生疑虑。市场内肥种繁多、价格纷乱,真实优质的化肥难以获得合理的价格,而假冒伪劣产品却因监管难度大而肆意横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混乱局面呢?近期,笔者深入农资销售一线,探索并揭示了一系列制假售假的策略。

制假策略一:偷含量

在化肥制假售假的众多手法中,“偷含量”尤为突出。吉林省柳河县伟业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透露:“部分厂家所执行的企业标准远低于强制性标准要求,这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制假策略二:标识混淆

化肥包装上的标识,既是产品的身份证也是其说明书。一些化肥包装上所标注的“总有效成分”和“元素含量”等标识并不规范。陕西省蒲城县美邦农资经营部的杨振民指出:“市场上存在一些小批发商销售的玉米肥,其标识为28-6-6,但实际成分却以氮为主,其余的成分如镁、硫或黄腐酸等则被视为不值钱的添加物。由于许多农民只关注数字而忽视化学标识,使得这些不良厂家利用了农民的这一心理。”

制假策略三:以次充好

当前市场上,劣质肥冒充正规肥料的现象屡见不鲜。辽宁省彰武县汇丰农化销售中心的曹友明反映:“在东北地区的一些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用高氮型掺混肥料来冒充高氮长效肥料的情况。高氮掺混肥料造价低廉,而高氮长效型肥料则相对昂贵。”

制假策略四:忽悠团的无良销售手段

以团购、厂家直销等为幌子的忽悠团在销售化肥时经常误导农民。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美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翟传记透露:“这些忽悠团会利用农民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夸大化肥效果,并承诺后期不需再施。农民在察觉上当后,却早已难觅忽悠团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