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焦距知识点


微信:yxsjzz

在摄影的浩瀚世界中,刚踏入此门的小伙伴们往往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困扰——镜头焦距。

在面对那一个个带有数字的焦距标识时,不少人会被弄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在选择何种焦距的镜头时。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解开这焦距的奥秘,为你的镜头选择提供更多指引。

什么是焦距?

焦距并非描述镜头的物理大小,而是在镜头对焦至无限远时,镜头光学中心至相机传感器的距离。我们常用的描述单位是毫米(mm)。简单来说,焦距就是影响画面大小的关键参数。

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单反相机镜头上的数字标识就是焦距,它决定了相机的取景范围。焦距数字越小,相机视角更广,取景范围更广;反之则相反。

看下图,您将一目了然地看到不同焦距下拍摄的效果差异。

随着焦距的变化,背景会逐渐虚化,这不仅能用于当没有大光圈时虚化背景,还可作为一种拍摄技巧。

对于全画幅相机而言,“标准”焦距是50mm。这是因为这个焦段的镜头能提供与人类单眼类似的视角。

比50mm长的叫长焦镜头,视角更狭窄;而比50mm短的则是广角镜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多数入门级数码相机使用的是小于全画幅(APS-C)的传感器,拍摄出的照片视角会小于标准焦距的视角。这就是所谓的“残幅”现象。

那么,“残幅”就不好吗?

非也。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这类相机的视角特点反而能让我们拍摄到更远处的物体。这类相机的参数描述中常会使用“35mm/全画幅等效焦距”来表示镜头的实际拍摄焦距。

计算方法很简单:只需将镜头的实际焦距乘以镜头的转换系数(裁切系数),对于APS-C画幅的相机,裁切倍率通常为1.5或1.6(取决于相机品牌)。

为了解决视角浪费的问题,相机厂商也为非全画幅相机推出了一系列专设镜头。

讲到这里,关于摄影的基础知识是不是已经让你对镜头有了更多了解呢?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想要知道那些不同焦段的镜头具体是怎样的呢?

各类镜头的焦距介绍

1. 微距镜头:焦距通常在60-180mm之间。焦距越长,意味着你需要与被摄物保持越远的距离。

2. 长焦镜头:其焦距范围为100-300mm,相比超长焦镜头更易于掌控。这类镜头的变焦镜头在构图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但光圈通常较小。

3. 超长焦镜头:通常是定焦镜头,焦距长达300-800mm。这类镜头的尺寸巨大,通常需要搭配三脚架使用。

还有中长焦镜头、标准变焦镜头、超广角镜头以及鱼眼镜头等,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视角的概念

视角是指镜头能够容纳(投影)的场景宽广程度。相比长焦镜头,短焦镜头的视角更广,这也是它们被称为广角镜头的缘故。例如一支8mm的广角镜头能轻松捕捉到180度的画面。

而长焦镜头的窄视角意味着轻微的移动都会造成画面大幅度的变化,这在使用长焦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需特别注意。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我们整理了常见焦段的视角以及与传感器尺寸相对应的实际焦距。

这里展示了不同焦距镜头的拍摄效果图,让您更直观地感受不同焦距带来的画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