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分为哪三大部分
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优质住宅”规划管理技术指引(试行)解读
近日,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发布了《“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这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昨日,市规划自然资源会的专家对这份《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解答公众的疑惑。
热点一:底层架空空间——公共服务的新阵地
对于住宅底层的架空空间,《技术要点》有明确的规范。规定面积不超过建筑基底面积50%、高度在4.9米以下的架空层,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地块容积率。这一设计不仅可以用于健身、亲子、阅读、休闲等活动,更能够补充公共服务功能,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专家解释道,开敞式的风雨连廊设计旨在将独立的建筑物与小区内的广场、游园等公共空间相连接,便于居民进行室外休闲活动。考虑到北京的气候特点,单侧封闭的设计也被视为开敞式风雨连廊的一种形式。
未来,居民可以在邻里共享的公共空间中便捷地收寄快递。根据规定,每千户的建筑面积中有700平方米被划为邻里共享公共空间,可用于快递收寄、便民零售、餐饮服务等,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
热点二:不计容积率——推动高品质住宅建设
容积率是此次《技术要点》中的关键概念之一。对于住宅底层的架空层、开敞式风雨连廊、邻里共享公共空间以及户内阳台等部分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的旨在引导建设和设计企业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容积率是指土地上的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这一能够鼓励企业和设计者创造更多元、宜居的居住环境。对于购房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能够享受到性价比更高、品质更优的生活空间。
热点三:得房率有望提升至90%
《技术要点》的实施是否能够提高得房率,是居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建筑面积100和140平方米的户型为例,如果按照《技术要点》来设计建设,得房率可以从80%提升到90%左右。
这一提升主要得益于阳台、饰面层等部分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的规定。《技术要点》鼓励丰富居住空间形式,补充基础公共服务,优化小区空间布局。对于居民而言,这将意味着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加舒适和实用的居住环境。
专家表示,《技术要点》在平原多点地区的率先示范,旨在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为更多地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