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特点包括
《公共关系学》导言
公共关系学,这一学科随着开放的浪潮深入人心,扎根于我国的土地。三十年来,伴随着、开放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公共关系学无论是在实践操作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硕果累获的进展。在二十世纪末的数年间,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部分学校更是设立了专业,这标志着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其体系已经逐渐成熟并趋于稳定。
公共关系学内涵丰富,既是一种专业知识,又是一种实用价值极高的技能。它首先是一种理念和意识,强调在自身发展的也要促进他人的共同发展;它是一种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推动自身进步的也能实现其他社会成员的共同进步;公共关系学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蕴尊重、理解、支持和合作的精神内涵。
随着经济体系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矛盾和冲突。随着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与深入人心,它将在化解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蓉
时间:2008年2月
《公共关系学》目录概览
第一章:公共关系基本概述
1.1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1.2 公共关系概念的演变及其定义
1.3 公共关系的基本活动与实务
1.4 公共关系在与的发展轨迹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环境背景
2.1 公共关系的环境分析
2.2 公共关系的社会环境解读
第三章:公共关系理论基础
3.1 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探讨
3.2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范畴与结构体系
3.3 公众心理特征与决策倾向研究
3.4 公共关系的开放系统模型解析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研究
4.1 公共关系主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4.2 公共关系机构的功能与构建
4.3 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与职责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客体分析
5.1 公众的概念及特点解析
5.2 公众的分类与重要性分析
5.3 公共关系工作中的公众策略
第六章:形象塑造与管理
6.1 形象的内涵与重要性
6.2 形象的定位与塑造策略
6.3 形象的传播与维护措施
6.4 形象危机应对与矫正方法
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公共关系程序详解
从第七章到第十一章,详细阐述了公共关系的调查、策划、实施、评估等程序,以及在每个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操作方法。
第十二章:公共关系礼仪与规范
12.1 公共关系礼仪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