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干活磨蹭怎么办
曾有位友伴,入学时的景致十分奇特。他在校貌堂堂,形象宛如当红艺人周杰伦,同学们因此亲切地称他为“杰哥”。
犹记大三期末,毕业设计项目占据了两周的时间节点。班级的学霸们早早开始了准备,而我等大多数同学则抱持着“先放松几天再开始”的心态。
杰哥却与众不同。直至第二周结束,他仍毫无动静。同学们善意提醒,他却依旧如故,每天早出晚归,沉迷于网吧的欢乐之中。眼见时光如水般逝去,我们都为他的情况捏了一把冷汗。
直到倒数第二天,杰哥才幡然醒悟。然而时间紧迫,他已经落入的泥沼之中。
拖延症,这一行为习惯的普遍性不容小觑。据官方定义,拖延症是指个体在预见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自愿将计划要做的事情推迟的行为。统计数据显示,不仅杰哥的拖延症是个例,实际上95%的人都有拖延的习惯。
我们身边的朋友们中,大多数都是拖延症大军中的一员。为了克服这一陋习,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如立下朋友圈的flag等。但往往最终,这些flag都成了空谈。
拖延症并非现代社会的特有产物,古人亦曾为之困惑。明代钱福的《明日歌》便是对此的生动写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描述了人们因拖延而将事情留至明日,最终蹉跎了岁月。
深究拖延症的成因,无非有六种情况:一是畏难情绪使人们在面临困难任务时选择逃避;二是低估事情难度导致计划被打乱;三是场外因素造成的意外情况;四是认为事情不重要而导致的拖延;五是沉溺于喜欢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任务;六是因事务繁多而忘记了一些事情。
针对拖延症的解决方法,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ABCDE方法等心理策略。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这些方法实操性较差。实际上,解决拖延症的两个简单方法便是使用任务清单和拆分法。
使用任务清单,如每天早上将当天要完成的任务按重要性列出,然后逐项完成。虽然有些任务可能多次出现在清单上,但每次都会增们的内疚感,从而促使其优先完成。通过持续的使用,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对于拆分法,主要是将有难度或意外情况的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来完成。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任务的难度,消除畏难情绪,同时对每个小任务的难度评估也更为准确。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留有冗余,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