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一般建议买吗
今日偶然瞥见一条评论,颇具深意:
同业存单的年收益似乎不尽如人意,然而眼下抢购此的投资者,是否与去年初那些热衷于追逐公募的投资者是同一批人呢?
巴菲特的名言“在他人恐惧时贪婪,在他人贪婪时恐惧”早已为人熟知,但大多数人仍难以抵挡追涨杀跌的诱惑,这主要是因为逆人性的行为往往难以实现。
打个比方,减肥的方法众所周知,但成功减肥的人却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减肥不仅需要注重饮食,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这无疑是一种逆人性的挑战。
令人感到魔幻现实的是,同业存单居然引发了一阵抢购热潮。
据闻,广发同业存单7天持有指数昨日结束募集,其募集规模竟突破百亿,并需按比例分配;今日,国泰同业存单募集也成功募集超过100亿。
那么,同业存单究竟有何魅力呢?
同业存单可被视为货币的加强版。其波动略大于货币,收益也会较货币有所提高。
在我看来,尽管这款产品的性价比尚可,但仍有更优的投资选择。
面对同样一笔资金,考虑某银行的活期“XX宝”产品或许更为明智。
从收益角度看,“XX宝”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2.68%,与同业存单相比具有一定竞争力。
从流动性角度看,“XX宝”可随时赎回,而同业存单则需满足7个交易日的持有期要求,因此“XX宝”流动性更佳。
再谈及风险等级,“XX宝”的风险等级为R1,而同业存单的风险等级为R2,显然“XX宝”风险更低,更适合保守型投资者。
还有另一面。眼下权益类已久未出现爆款。
今年4月以来,新发中排名前20位的几乎都是债券或REITs,这反映了投资者极低的风险偏好。
其中,前三名均为同业存单指数,而华夏中交REITs发行时虽吸金达1500多亿,但有投资者“认购1万元仅获配84元”。
与2021年初相比,当时新发中以权益类为主流的情况已大相径庭。
从多个角度观察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变化:
一、权益数量
2021年初,新发TOP20中,剔除二级债基和偏债型后,权益类占比高达80%。
而今年4月以来,新发TOP20中已无权益类的身影。
二、百亿数量
2021年初,新发中规模达百亿的占比极高。
如汇添富沪深300基本面增强A虽一度跌至90亿,但其成立规模为103亿。
而今年以来,百亿规模的仅有寥寥数只。
三、同一经理的影响
以顶流经理李晓星为例,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他发行的新都备受关注。
李晓星去年和今年发行的规模变化直接反映了投资人的风险偏好。
去年他发行的银华心佳和银华心享规模均达数十亿,成为市场爆款。
而今年他发行的银华心兴和银华心选规模大幅下滑至数十亿。
相较于去年,李晓星新发的规模降幅高达85%,这显示出市场情绪的巨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某公司为了控制规模而设定了募集规模上限,但最终发现市场热情超乎预期。
投资中的价值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