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吃西瓜发圈文案简短
夏日炎炎,品味冰爽西瓜,惬意非常。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如今的北京四季皆有鲜果飘香。回首数十年前的岁月,若想在冬春季节品尝西瓜,那可是一种奢望。市场的需求总是推动着创新与进步。数十年间,无数北京人奔赴四方,从南方远道而来,为北京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水果选择。
我曾识得柳氏兄弟三人,他们是早期将海南西瓜引入北京市场的先行者。最近,柳二明先生与我分享了他曾经的瓜果往事。柳二明排行老二,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与兄弟们在崇文区的白桥市场售卖瓜果。当时的大兴西瓜主要在南苑机场附近的红房子进行批发。柳二明曾骑着自行车,仅用300元就购得一车“京欣一号”,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后来,他们扩大规模,全家齐心协力,生意愈发红火。
柳二明后来发现,冬天里的西瓜竟然是从海南运来的。这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海南探个究竟。1988年秋,他带着弟弟,揣着五六万块钱,踏上前往海南的旅程。他们穿越广东湛江,乘坐轮渡到达海南岛,根据熟人的指引找到了产地八所。那时,当地的瓜农擅长种植却不懂销售,见到像他这样腰缠万贯的北京人,便热情地称为“老板”,并领他们查看瓜的质量。柳二明他们很快与瓜农达成了合作。
初来乍到的北京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市场,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他们需要寻找“瓜中”这样的中间人,以促成交易并保障双方的利益。有的“瓜中”还会指导北京的瓜商如何与当地农民合作,确保西瓜的品质和运输。北京的瓜商还需与海南和广东的“瓜中”建立紧密的联系,以确保西瓜从海南装车、渡海、再运至湛顺利。为了保持西瓜的新鲜度,他们在湛江货场办理了火车货运手续,然后在京接货人凭“路单”按日期接货。整个行程大约六七天,到达永定门站后即可按单批发销售。
尽管如此,柳二明的水果生意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曾住在简陋的乡村旅店,吃着简单的饭菜。白天他们四处寻找优质的西瓜,晚上则返回旅店休息。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住在海南的北京人作为中间人,这才开始了规律的生活和热饭热菜的日子。
由于海南冬季的气温适中且稳定在20摄氏度左右,而北京则是零下十多摄氏度,这就使得在冬季运输西瓜面临巨大的挑战。货主们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巧来确保西瓜的保温和成熟度。像柳二明家每年冬天都要在南站批发十多车皮的海南西瓜。当一切顺利时,一车皮的西瓜两三天就能销售一空;但有时也会遇到各种突况如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等。
这几十年的贩瓜生涯中柳二明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也见证了市场的变迁与成长但其中的危险与挑战仍让人心有余悸特别是当年他们夜间前往南站货场业务室缴纳运输费用时那段没有路灯的路途以及女眷们身背巨款时的紧张心情都成为了他们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