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养鱼的人是孤独的
你,是否体验过养鱼的情感关系?
今天和大家探讨的,正是现实生活中一种让人迷幻、又令人扎心的养鱼情感。这种情感关系被现代都市青年视作一种新型社交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们刚认识时,交流异常火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似乎开始变得冷淡。你发消息过去,长时间得不到回应。正当你感到悲痛欲绝时,对方又突然活跃起来。你们像情侣一样相处,吃饭、逛街、约会、看电影,一切看似美好。但当你想要更进一步,明确关系时,对方却开始含糊其辞。
有没有觉得这些场景似曾相识?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那么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你很可能被“养鱼”了。
养鱼,是一种为了未来可能建立的浪漫或而留有余地的行为。在这种关系中,双方保持一定的交流,但并非真正的情感投入。如果多年来你一直喜欢一个人,却从未向对方表达过心意,那么你可能连做“鱼”的资格都没有。
调查显示,养鱼现象正越来越普遍,不仅出现在单身人群中,非单身人群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人养了备胎。这一现象的存在,与竞争进化规律有关。人们潜意识里探寻所有可能的潜在配偶,以确保找到最优选择。内心对于孤独的恐惧也是一些人养鱼的原因。即使没有正式的关系,也有人陪伴。
社交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也为养鱼提供了便利。丰富的社交平台和途径为养鱼者提供了挑选和发展鱼儿的机会。社交网络的相对性也降低了被发现的风险。
养鱼者可能喜欢亲密带来的好处,但不想要承诺带来的责任和约束。有些人与自己的鱼儿相互爱慕,却因为各种顾虑无法在一起。他们舍不得分开,于是把心里的ta装进了鱼塘。还有一些人则喜欢权力关系中的掌控感,他们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养哪条鱼,花多少时间维系。
被养的人却可能求而不得,投入和付出没有回报。甘愿被养鱼的人可能因为不愿意放弃沉没成本而持续付出。从小缺乏关爱的人也可能因为对方的回应而感到满足。习惯了养鱼关系的人可能害怕离开关系后无法找到其他寄托。虽然有人享受不断付出的感觉,但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付出和收获。
养鱼关系对被养的人和养鱼者都有害。对于被养的人来说,对方不确定的态度会带来情绪冲击和精神压力。被养鱼的经历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打击自尊。而对于养鱼者来说,他们可能会上瘾于被人喜欢且不用负责的关系,从而失去主动追求有意义关系的动力。不论是哪一方,都应该尽量避免陷入养鱼的“游戏”。